地理研究 ›› 2019, Vol. 38 ›› Issue (7): 1733-1748.doi: 10.11821/dlyj020180217
收稿日期:
2018-03-21
修回日期:
2019-05-26
出版日期:
2019-07-20
发布日期:
2019-07-1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胡曙虹(1986- ),女,江西泰和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E-mail:
基金资助:
Shuhong HU1(), Debin DU2(
), Peilei FAN3
Received:
2018-03-21
Revised:
2019-05-26
Online:
2019-07-20
Published:
2019-07-12
摘要:
基于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数据和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1998—2015年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时空格局特征,并从东道国角度分析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快速扩张;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分散和集聚并存的特征;以华为为例分析了典型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的空间布局特征,认为目前华为海外R&D投资呈现集中布局在欧洲,零散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的空间特征,主要是由其以全球技术升级和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等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所决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① 现阶段东道国的R&D需求不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② 代表中国与东道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的关联要素是影响中国企业R&D投资的重要决策因素;③ 发达国家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主要是因其创新能力强、R&D资源数量多,而政策及制度供给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④ 地理距离对中国企业R&D“走出去”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中。
胡曙虹, 杜德斌, 范蓓蕾. 中国企业R&D国际化:时空格局与区位选择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733-1748.
Shuhong HU, Debin DU, Peilei FAN. R&D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cation select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 38(7): 1733-1748.
表1
中国企业设立海外R&D机构的东道国"
发达国家(24个) | 发展中国家(78个) |
---|---|
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瑞士、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芬兰、葡萄牙、荷兰、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丹麦、以色列、卢森堡、挪威、奥地利、新加坡 | 波兰、土耳其、墨西哥、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智利、印度、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加蓬、南非、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越南、巴西、孟加拉、卡塔尔、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坦桑尼亚、乍得、也门、叙利亚、毛里塔尼亚、土库曼斯坦、尼日尔、安哥拉、尼日利亚、阿曼、苏丹、南苏丹、伊朗、布隆迪、罗马尼亚、哈萨克斯坦、喀麦隆、沙特阿拉伯、玻利维亚、伊拉克、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突尼斯、阿富汗、阿根廷、纳米比亚、保加利亚、秘鲁、委内瑞拉、马里、塞舌尔、哥伦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加纳、厄瓜多尔、老挝、朝鲜、柬埔寨、津巴布韦、缅甸、斯里兰卡、赞比亚、塔吉克斯坦、蒙古、塞拉利昂、尼泊尔、文莱、乌干达、摩洛哥、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埃及、刚果(金)、瓦努阿图、几内亚 |
表2
1998—2015年中国企业在不同东道国设立R&D机构的数量及比重"
发达国家 | 机构数量(个) | 比重(%) | 发展中国家 | 机构数量(个) | 比重(%) |
---|---|---|---|---|---|
美国 | 819 | 37.97 | 泰国 | 29 | 1.34 |
德国 | 165 | 7.65 | 越南 | 29 | 1.34 |
日本 | 176 | 8.16 | 印度 | 27 | 1.25 |
英国 | 76 | 3.52 | 俄罗斯 | 19 | 0.88 |
加拿大 | 69 | 3.20 | 哈萨克斯坦 | 15 | 0.70 |
韩国 | 82 | 3.80 | 巴西 | 18 | 0.83 |
澳大利亚 | 62 | 2.87 | 阿联酋 | 17 | 0.79 |
新加坡 | 75 | 3.48 | 印度尼西亚 | 13 | 0.60 |
荷兰 | 54 | 2.50 | 马来西亚 | 12 | 0.56 |
意大利 | 37 | 1.72 | 南非 | 11 | 0.51 |
法国 | 36 | 1.67 | 巴基斯坦 | 11 | 0.51 |
瑞典 | 26 | 1.21 | 沙特阿拉伯 | 8 | 0.37 |
以色列 | 17 | 0.79 | 墨西哥 | 8 | 0.37 |
西班牙 | 12 | 0.56 | 柬埔寨 | 7 | 0.32 |
瑞士 | 11 | 0.51 | 伊朗 | 5 | 0.23 |
芬兰 | 10 | 0.46 | 坦桑尼亚 | 5 | 0.23 |
其他 | 27 | 1.25 | 其他 | 169 | 7.83 |
合计 | 1754 | 81.32 | 合计 | 403 | 18.68 |
表3
华为海外R&D中心的空间分布及主要任务"
东道国 | 海外R&D中心的主要任务 | |
---|---|---|
俄罗斯 | 1999年 | 在莫斯科成立俄罗斯数学研究所,吸引当地顶尖的数学专家从事基础研究 |
印度 | 1999年 | 在班加罗尔成立研发中心,为母公司各产品线开发和交付优质的软件平台、零部件和应用 |
2015年 | 扩建原有研发中心,成立尖端研发中心(华为海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利用印度当地服务优势,打造全球服务交付中心,面向全球客户开展研发工作,主要负责开发通信软件和尖端通信网络服务方案。 | |
瑞典 | 2000年 | 在斯德哥尔摩成立3G技术研究中心,从事GSM、3G和LTE超3G系统的研发,同时可以靠近竞争对手爱立信 |
2009年 | 在哥德堡新建立研发中心,专注于微波、基站和基于IP的网络研发 | |
美国 | 2001年 | 分别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致力于数据通讯和云计算研究 |
2016年 | 在西雅图贝尔维尤成立华为终端美国软件研究所,靠近脸书、推特、优步等其他公司在此设立的大型研发机构 | |
德国 | 2006年 | 在波恩成立网络研发中心,靠近重要客户德国电信,了解德国市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
2008年 | 在达姆施塔特成立了创新和演示中心 | |
2008年 | 在慕尼黑成立华为欧洲研究所,定位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 | |
2009年 | 在杜塞尔多夫设立研发机构,靠近重要客户沃达丰,并和周边的大学开展科研合作 | |
法国 | 2007年 | 在塞尔日市建立了华为在法国的第一个研发中心,负责无线技术的基础性研发 |
2008年 | 在布列塔尼地区的拉尼翁设立研发中心,负责固定宽带研发 | |
2009年 | 新设伊西研发中心,负责移动宽带研发 | |
2014年 | 在阿尔卑斯省的索非亚科技园成立芯片研发中心,聚焦芯片设计和嵌入式电子设备研发 | |
2015年 | 在巴黎成立美学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时尚与艺术研究,使美学理论与尖端科技相结合,从而把更多创意融入华为产品的色彩与风格设计中,引领华为产品的设计方向 | |
2016年 | 在布洛涅市成立法国数学研究所,旨在挖掘法国基础数学资源,致力于网络层、分布式并行计算、通信物理层、数据压缩存储等基础算法研究,聚焦5G等战略项目和短期产品,完成分布式算法全局架构设计等 | |
印度尼西亚 | 2008年 | 在雅加达成立印尼研发中心暨培训中心,针对印尼市场的客户开发应用软件,同时致力于培训和共享当地的工程师 |
加拿大 | 2010年 | 在渥太华成立研发中心,该中心在5G移动通讯及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世界级核心研发能力 |
2015年 | 在滑铁卢成立研发办公室,致力于解决手机安全问题 | |
比利时 | 2009年 | 在新鲁汶科技园区成立比利时研发中心,致力于软件及应用领域的研发,其成果提供给华为软件公司使用 |
2015年 | 在鲁汶成立欧洲研究院,协调华为分布在欧洲研究机构的工作,主要聚焦于新一代网络技术(5G技术)的研究 | |
土耳其 | 2009年 | 在伊斯坦布尔成立研发中心(华为海外第二大研究所),致力于软件产品和业务、无线技术、全IP融合技术等的研发,及产品规划、优化等相关流程的分析和研究 |
日本 | 2012年 | 在东京成立日本研究所,从事网络领域的研发 |
2014年 | 日本研究所搬迁至横滨市,靠近现有的供应商及其他ICT企业,及时响应日本客户需求,同时开发更多面向全球市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 |
2016年 | 成立华为东京研发中心,设立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基地和尖端技术研究开发基地,与日本的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物联网、下一代5G移动通信等技术 | |
巴西 | 2011年 | 在圣保罗州坎比纳斯市设立研发和培训中心,开发适用于巴西当地的电信类软件、云计算业务和产品 |
芬兰 | 2012年 | 在赫尔辛基设立研发中心,负责终端产品的前端研发创新以及可靠性验证,主要聚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 |
东道国 | 海外R&D中心的主要任务 | |
英国 | 2012年 | 在伊普斯威奇设立研发办公室,致力于光子设备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检测 |
2014年 | 在布里斯托尔成立新研发中心,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子、终端设计、软件开发等,研究成果将服务于全球140多个市场的华为客户 | |
爱尔兰 | 2013年 | 在科克城及都柏林设立了两个研发中心,专注于华为的下一代客户体验管理产品“SmartCare”,支持公司为爱尔兰和全球电信运营商提供客户服务 |
意大利 | 2007年 | 在都灵设立移动创新中心,与意大利电信携手合作开发移动网络应用技术,并为其提供技术测试、路线图开发和产品优化等需求服务 |
2011年 | 在米兰成立全球性微波研发中心(首个全球性研发中心),着重研发如何满足日趋激增的数据流量所带来的带宽需求问题,兼带营销和销售支持功能 | |
匈牙利 | 2015年 | 扩建其在布达佩斯的研发中心,为沃达丰提供的4G网络技术和匈牙利电讯公司提供的IP电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
南非 | 2016年 | 在约翰内斯堡成立南非创新中心,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设备引进非洲,帮助当地消除数字鸿沟 |
表4
指标和变量描述"
指标(变量名) | 变量描述 |
---|---|
经济发展水平(economic) | 样本国家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占GDP的比重 |
对东道国的OFDI(OFDI) | 中国对样本国家的海关货物出口总额(万美元)(对数形式) |
R&D人力成本(wage) | 样本国家电气研发工程师的工资总额(美元) |
创新能力(capacity) | 样本国家研发创新能力得分 |
R&D资源数量(R&Dp) | 样本国家每百万人中研发和技术人员数量 |
基础通信设施(infrustrate) | 样本国家每百人拥有的手机数量+固定宽带数量+固定电话数量(对数形式) |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ipr) | 样本国家知识产权使用费(美元) |
制度质量(institution) | 样本国家的“政府效能”指数 |
地理距离(distance) | 来源地与各东道国首都间的直线距离(km) |
表5
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负二项回归结果"
变量 | 模型1 | 模型2 | 模型3 | 模型4 | 模型5 | |
---|---|---|---|---|---|---|
经济发展水平 | -0.009* | -0.037*** | -0.039** | |||
(0.015) | (0.014) | (0.013) | ||||
对东道国的OFDI | 0.609*** | 0.568*** | 0.538*** | |||
(0.054) | (0.064) | (0.066) | ||||
R&D人员工资 | 1.583*** | 0.422 | 0.697** | |||
(0.354) | (0.401) | (0.410) | ||||
创新能力 | 1.132*** | 0.109** | 0.050** | |||
(0.220) | (0.172) | (0.170) | ||||
R&D资源数量 | 0.177** | 0.147** | 0.122** | |||
(0.103) | (0.510) | (0.531) | ||||
基础通信设施 | 0.158 | -0.308 | -0.254 | |||
(0.215) | (0.188) | (0.182) | ||||
知识产权保护 | 1.976** | 0.501*** | 0.544*** | |||
(0.311) | (0.151) | (0.152) | ||||
制度保障 | 0.261*** | 0.254** | 0.234** | |||
(0.115) | (0.105) | (0.104) | ||||
地理距离 | -0.470** | |||||
(0.205) | ||||||
常数项 | -7.107*** | -3.539*** | 1.784*** | -4.600*** | -3.897*** | |
(0.622) | (1.038) | (0.132) | (0.905) | (0.834) | ||
Log likelihood | -293.23 | -325.70 | -322.98 | -279.43 | -276.41 | |
LR chi(7) | 171.51*** | 106.57*** | 111.99*** | 199.09*** | 205.14*** | |
Pseudo R2 | 0.2263 | 0.1406 | 0.1477 | 0.2627 | 0.2707 |
表6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R&D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负二项回归结果"
变量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
模型a | 模型b | 模型c | 模型d | ||
经济发展水平 | -0.154 | -0.178 | 0.379 | 0.325 | |
(-0.123) | (-0.144) | (0.046) | (0.045) | ||
对东道国的OFDI | 0.947*** | 0.986*** | 0.340*** | 0.273*** | |
(0.244) | (0.217) | (0.506) | (0.418) | ||
R&D人员工资 | 0.697 | 0.534** | -0.010 | 0.293 | |
(0.131) | (0.135) | (-0.177) | (0.056) | ||
创新能力 | 0.544** | 0.380** | 0.159 | -0.282 | |
(0.192) | (0.127) | (0.088) | (-0.002) | ||
R&D资源数量 | 0.431** | 0.108** | -0.538 | -0.624 | |
(0.065) | (0.135) | (-0.323) | (-0.406) | ||
基础通信设施 | -0.272 | 0.638 | 0.197 | 0.286 | |
(0.027) | (0.054) | (0.118) | (0.185) | ||
知识产权保护 | -0.308 | -0.948 | 0.450*** | 0.577*** | |
(0.023) | (0.007) | (0.365) | (0.494) | ||
制度保障 | 0.373 | -0.362 | 0.525* | 0.272** | |
(0.112) | (0.115) | (0.201) | (0.114) | ||
地理距离 | 0.575 | -0.708*** | |||
(0.132) | (-0.430) | ||||
常数项 | -1.165* | -1.663** | -4.246*** | -2.555** | |
(0.241) | (0.277) | (0.467) | (-0.277) | ||
Log likelihood | -86.60 | -85.79 | -167.78 | -159.07 | |
LR chi(7) | 73.89*** | 75.51*** | 75.39*** | 98.80*** | |
Pseudo R2 | 0.2990 | 0.3056 | 0.1834 | 0.2258 |
[1] | 司月芳, 陈思雨, Ingo Liefner, 等. 中资企业研发国际化研究—基于华为WIPO专利分析. 地理研究, 2016, 35(10): 1869-1878. |
[Si Yuefang, Chen Siyu, Ingo Liefner, et al.Innovation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case study of Huawei.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6, 35(10): 1869-1878.] | |
[2] | 邓羽, 司月芳.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评述.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041-2052. |
[Deng Yu, Si Yuefang.The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innovation geography research in the West.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6, 35(11): 2041-2052.] | |
[3] | 李凝, 胡日东. 转型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域分布特征解析: 基于制度的视角. 经济地理, 2011, 31(6): 910-914, 939 |
. [Li Ning, Hu Ridong.Analysis o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study from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Economic Geography, 2011, 31(6): 910-914, 939.] | |
[4] | 黎明, 夏昕鸣, 朱晟君, 等. 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经济地理, 2017, 37(11): 19-27. |
[Li Ming, Xia Xinming, Zhu Shengjun, et al.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hina’s OFDI in Africa countr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Economic Geography, 2017, 37(11): 19-27.] | |
[5] | 刘晓凤, 葛岳静, 赵亚博. 国家距离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区位选择. 经济地理, 2017, 37(11): 99-108. |
[Liu Xiaofeng, Ge Yuejing, Zhao Yabo.National distance and Chinese Companies’ choice of location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Economic Geography, 2017, 37(11): 99-108.] | |
[6] | 王疆, 江娟. 母国集聚与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 世界地理研究, 2017, 26(4): 20-30. |
[Wang Jiang, Jiang Juan.Country-of-origin agglomeration, loc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location choic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U.S.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17, 26(4): 20-30.] | |
[7] | 余官胜, 林俐. 企业海外集群与新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基于浙江省微观企业数据. 地理研究, 2015, 34(2): 364-372. |
[Yu Guansheng, Lin Li.Enterprises overseas cluster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ocation choice of new entrants: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micro enterprises data in Zhejiang province.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5, 34(2): 364-372.] | |
[8] |
Di Minin A, Zhang J, Gammeltoft P.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R&D in Europe: A new model of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30(3): 189-203.
doi: 10.1016/j.emj.2012.03.004 |
[9] | 杜群阳. R&D全球化, 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FDI.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12): 88-91. |
[Du Qunyang.R&D globalization, reverse spillover and technology sourcing FDI.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06, (12): 88-91.] | |
[10] | 朱顺林. 逆向嵌入国际研发网络: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有效路径. 经济体制改革, 2011, (5): 93-97. |
[Zhu Shunlin.Reverse imbed international R&D network: Effective path of cultivat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2011, (5): 93-97.] | |
[11] |
Li P P.Toward a geocentric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evolution: The implications from the Asian MNEs as latecomer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 20(2): 217-242.
doi: 10.1023/A:1023844500381 |
[12] | Li P P.Toward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evolution: The evidence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s latecom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7, 13(3): 296-318. |
[13] | 吴先明. 创造性资产与中国企业国际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
[Wu Xianming.Creative Asset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8.] | |
[14] |
Buckley P J, Clegg L J, Cross A R, et al.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7, 38(4): 499-518.
doi: 10.1057/palgrave.jibs.8400277 |
[15] |
Jaffe A B, Trajtenberg M, Henderson R.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as evidenced by patent citation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3, 108(3): 577-598.
doi: 10.2307/2118401 |
[16] | Jaffe A B.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 profits and market valu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5): 984-1001. |
[17] | 杜德斌. 跨国R&D投资的宏观区位选择. 世界地理研究, 2001, 10(2): 7-15. |
[Du Debin.Study on the macro-location choice of overseas R&D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orld Regional Studies, 2001, 10(2): 7-15.] | |
[18] | Von Zedtwitz M.International R&D strategies of TNC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Globalization of R&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ceedings of an Expert Meeting. 2006: 117-140. |
[19] | 祝影, 路光耀.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国别类型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15, 35(21): 13-19. |
[Zhu Ying, Lu Guangyao.The country type of R&D globalization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5, 35(21): 13-19.] | |
[20] |
Eapen A.Soc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to domestic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12, 43(3): 244-263.
doi: 10.1057/jibs.2012.2 |
[21] | 陈昊, 吴雯. 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技术进步.科学学研究, 2016, 34(1): 49-55. |
[Chen hao, Wu Wen. Country difference of Chinese OFDI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16, 34(1): 49-55.] | |
[22] | 欧阳艳艳.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4): 66-71. |
[Ouyang Yanyan.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n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s embodied in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ase of China. World Economy Study, 2010, (4): 66-71.] | |
[23] | 陈劲, 景劲松, 周笑磊.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科学学研究, 2003, 21(1): 51-57. |
[Chen Jin, Jing Jingsong, Zhou Xiaolei.Influencing factors fo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 of Chinese enterprises.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3, 21(1): 51-57.] | |
[24] | Anwar S T.CFIUS, Chinese MNC's outward FDI, and globalization of business. [J]. World Trade, 2010, 44: 419-466. |
[25] | 薛澜, 沈群红, 王书贵. 全球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布局: 基于跨国公司在华独立研发机构行业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 管理世界, 2002, (3): 33-42. |
[Xue Lan, Shen Qunhong, Wang Shugui.Layout of MNCs’ R&D investment in China under global strategy: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dustry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of independent R&D institutions in China. Management World, 2002, (3): 33-42.] | |
[26] | Maskus K E, Saggi K, Puttitanun T.Patent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direct investment and licensing.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 and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under a Globaliz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 2005: 265-281. |
[27] | Thursby J G, Thursby M C.Here or there? A survey of factors in multinational R&D location: Report to the Government/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Roundtable. Marie Thursb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6. |
[28] | 王永钦, 杜巨澜, 王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 制度、税负和资源禀赋. 经济研究, 2014, (12): 126-142. |
[Wang Yongqin, Du Julan, Wang Kai.The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s of China’s ODI: Institutions, taxations and resources.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4, (12): 126-142.] | |
[29] |
Zejan M C.R&D activities in affiliates of Swedish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0, 92(3): 487-500.
doi: 10.2307/3440013 |
[30] | 陈劲, 童亮, 景劲松.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沟通机制研究. 科研管理, 2004, 25(1): 77-83. |
[Chen Jin, Tong Liang, Jing Jinsong.Research o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hinese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04, 25(1): 77-83.] | |
[31] | 张华, 贺灿飞. 区位通达性与在京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研究, 2007, 26(5): 984-994. |
[Zhang Hua, He Canfei.Locational accessibility and location of foreign enterprises in Beijing.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7, 26(5): 984-994.] |
[1] | 叶士琳, 蒋自然, 祁新华. 长三角集装箱码头效率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782-1793. |
[2] |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54-1666. |
[3] | 薛淑艳, 李钢, 马雪瑶, 刘玲, 杨兰. 贵州省拐卖儿童犯罪的多维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91-1706. |
[4] | 纪学朋, 宋娅娅, 孙延伟, 王丹阳, 孟浩, 李升峰, 黄贤金. 入园率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116-1127. |
[5] | 张国俊, 王珏晗, 吴坤津, 许志桦.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2): 272-288. |
[6] | 夏启繁, 杜德斌, 段德忠, 黄晓东. 全球抗病毒药品贸易格局演化及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启示[J]. 地理研究, 2020, 39(11): 2429-2448. |
[7] | 杨振, 张小雷, 李建刚, 雷军, 段祖亮. 中国地级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格局——基于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探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1): 25-40. |
[8] | 段德忠,杜德斌,谌颖. 知识产权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及其演化[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115-2128. |
[9] | 胡绪千,贺灿飞. 中国企业出口动态的空间差异性[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129-2147. |
[10] | 杨兴柱, 朱跃, 王群. 黄山市土地出让区位选择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6): 1435-1450. |
[11] | 徐维祥, 张筱娟, 刘程军. 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尺度效应与动态演进[J]. 地理研究, 2019, 38(5): 1236-1252. |
[12] | 王武林, 余翠婵, 税伟, 吴聘奇, 王前锋. 中国种植业专业化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5): 1265-1279. |
[13] | 郭远智, 周扬, 韩越.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化及乡村振兴对策[J]. 地理研究, 2019, 38(3): 667-683. |
[14] | 于瀚辰, 周麟, 沈体雁.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集聚经济指向的空间效应[J]. 地理研究, 2019, 38(2): 273-284. |
[15] | 刘永超, 李加林, 袁麒翔, 史小丽, 浦瑞良, 何改丽. 中美港湾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比较——以浙江象山港与佛罗里达坦帕湾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2): 357-3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