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 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吴衡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551.
[2] 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8-50.
[3] [美] 埃里克·谢泼德,[加拿大] 特雷弗·J·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5.[
[4] [美] 迈克尔·斯宾塞.下一次大趋同:多速世界经济增长的未来.王青,刘其岩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19.
[5]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8-210.
[6]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8.
[7] 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叶光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7.
[8] Williamson J G.Regional inequality and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A description of the pattern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5,13(4):3-45.
[9] [美] 亚历山大·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张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601.[
10] [美] 麦里安·J.列维.现代化的后来者与幸存者.吴荫译.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1-105.
[11] Abramjoritz M.Thinking about growt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213-230.
[12] Brezi E S,Krugman P R,Tsiddon D.Leap-frogg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A theory of cycles in national
technological leadership.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5):1211-1219.
[13] Barro R J,Sala-I-Martia X.Technological Diffusion,Convergence,and Growth.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Series No.51,1995.
[14] 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137.
[15]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地理学报,
2001,56(2):127-135
[16]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17] 叶大年,赫伟,徐文东,等.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中国科学(D辑),2001,31(7):608-616.
[18] 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2004,19(1):27-31.
[19]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分析.经济地理,2002,22(2):129-133.
[20] 段学军,虞孝感,陆大道,等.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地理学报,2010,65(2):131-138.
[21] 姚士谋,管驰明,范宇.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473-477.
[22] 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地理研究,2008,27(1):75-84.
[23] [美] 沃尔特·艾萨德.区域与空间分析.杨开忠,沈提燕,方森,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4] 中国科学院区域发展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区域科技发展路线图.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9-101.
[25] 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经济学动态,2011,(12):4-9.
[2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11-08(1).
[27] 陈明星,陆大道,刘慧.中国城市化与经济水平关系的省际格局.地理学报,2010,65(2):1443-1453.
[28] 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11):4-8.
[29] 许家伟.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与驱动机理:基于长时段视角对河南省巩义市的考察[D] .开封:河南大学环境与
规划学院,2013.
[30] 何传启.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356
[31] 季羡林.谈国学.北京:华艺出版社,2008.1-252.
[32] 吴传钧.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8-33.
[33] [德] 马克思·韦伯.康乐.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