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14, Vol. 33 ›› Issue (11): 2205-2214.doi: 10.11821/dlyj201411019
• • 上一篇
收稿日期:
2014-10-20
修回日期:
2014-10-27
出版日期:
2014-11-10
发布日期:
2015-03-13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汪芳(1973- ),女,湖南衡山人,副教授,博士(后),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地理建筑和规划研究。E-mail:
基金资助:
Fang WANG1(), Wei LI2, Martin PROMINSKI3
Received:
2014-10-20
Revised:
2014-10-27
Online:
2014-11-10
Published:
2015-03-13
摘要: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社会、经济和地理现象之一。地方性是地方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和文化特征,在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着变异消亡的压力和转型发展的机遇。面对不同背景和发展阶段,中国和德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地方性保护研究具有独特性、共同性和互补性。基于此,本次会议以“城镇化和地方性:凸显场地特质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为主题,在地理、规划、景观、建筑、旅游、历史等学科领域范围内,探讨中德双方在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所关注的人地关系矛盾及其解决措施和相关经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中德学者的交流和沟通,旨在丰富城镇化与地方性的研究视角、研究素材和研究技术,为中德两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研讨会为中德两国学者在“城镇化和地方性”研究领域的合作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47位参会专家共形成了13个合作研究小组,并有两对中德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未来将在“城镇化与地方性”这个主题下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汪芳, 李薇, PROMINSKI Martin. 城镇化和地方性的新冲突、新策略与新探索——中德双边研讨会会议综述[J]. 地理研究, 2014, 33(11): 2205-2214.
Fang WANG, Wei LI, Martin PROMINSKI. The New Conflicts, Strategies and Explorations of Urbanization and Locality: Overview on the Sino-German Symposium[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11): 2205-2214.
[1] | 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6-50. |
[Xu Xueqiang, Zhou Yixing, Ning Yuemin. Urban Geography.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7: 36-50.] | |
[2] | 周一星. 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 城市规划, 2006, 30(S1): 32-35. |
[Zhou Yixing.Thoughts on the speed of China's urbanization.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6, 30(S1): 32-35.] | |
[3] | 李浩. 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 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城市规划学刊, 2013, (1): 43-50. |
[Li Hao.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observation of urbanization rate exceeding 50% threshol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Urban Planning Forum, 2013, (1): 43-50.] | |
[4] | 李迅, 曹广忠, 徐文珍, 等.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1): 32-39. |
[Li Xun, Cao Guangzhong, Xu Wenzhen, et al.China's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Urban Studies, 2010, 17(1): 32-39.] | |
[5] | 方创琳, 王德利. 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 地理研究, 2011, 30(11): 1931-1946. |
[Fang Chuanglin, Wang Deli.Comprehensive measures and improvement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11): 1931-1946.] | |
[6] | 方创琳.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 地理研究, 2014, 33(4): 674-686. |
[Fang Chuanglin.A review of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emerging patterns and future adjustments.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4, 33(4): 674-686.] | |
[7] | 王紫雯. 多功能景观概念在可持续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城市规划, 2008, 32(2): 27-33. |
[Wang Ziwen.Appl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concept in sustainable landscape planning.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8, 32(2): 27-33.] |
[1] | 林赛南, 梁奇, 李志刚, 庞瑞秋. “家庭式迁移”对中小城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以温州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640-1650. |
[2] | 周尚意, 苏娴, 陈海明. 地方性知识与空间治理——以苏州东山内圩治理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6): 1333-1342. |
[3] | 孙九霞.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文化传承与空间治理”专栏解读[J]. 地理研究, 2019, 38(6): 1283-1289. |
[4] | 牛姝雅, 张争胜, 刘玄宇. 《更路簿》与潭门地方性的建构与再现[J]. 地理研究, 2019, 38(2): 445-458. |
[5] | 樊杰, 郭锐. 新型城镇化前置条件与驱动机制的重新认知[J]. 地理研究, 2019, 38(1): 3-12. |
[6] | 杨山, 杨虹霓, 季增民, 于璐璐.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居民生活圈的重组机制——以昆山群益社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1): 119-132. |
[7] | 方创琳. 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与重点方向[J]. 地理研究, 2019, 38(1): 13-22. |
[8] | 刘天曌, 刘沛林, 王良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路径选择——以萱洲古镇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1): 133-145. |
[9] | 叶超. 空间正义与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方法论[J]. 地理研究, 2019, 38(1): 146-154. |
[10] | 曹祺文, 鲍超, 顾朝林, 管卫华. 基于水资源约束的中国城镇化SD模型与模拟[J]. 地理研究, 2019, 38(1): 167-180. |
[11] | 陈明星, 隋昱文, 郭莎莎. 中国新型城镇化在“十九大”后发展的新态势[J]. 地理研究, 2019, 38(1): 181-192. |
[12] | 宁越敏, 杨传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J]. 地理研究, 2019, 38(1): 23-32. |
[13] | 周春山, 王宇渠, 徐期莹, 李世杰. 珠三角城镇化新进程[J]. 地理研究, 2019, 38(1): 45-63. |
[14] | 刘盛和, 王雪芹, 戚伟. 中国城镇人口“镇化”发展的时空分异[J]. 地理研究, 2019, 38(1): 85-101. |
[15] | 郭莎莎, 陈明星, 刘慧.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以北京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8): 1599-16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