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俊杰, 潘自武, 秦奋, 顾江岩, 朱明阳, 赵芳. 基于MODIS的秦巴山地气温估算与山体效应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3): 735-748. |
[2] |
车存伟, 张明军, 王圣杰, 杜勤勤, 马转转, 孟鸿飞, 瞿德业.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蒸发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11): 2537-2551. |
[3] |
于琛,胡德勇,曹诗颂,张旸,张亚妮,段欣. 近30年北京市ISP-LST空间特征及其变化[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346-2356. |
[4] |
李彩瑛, 阎建忠, 刘林山, 李兰晖, 张镱锂. 基于TVDI的羌塘高原夏季土壤湿度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101-2111. |
[5] |
刘世博, 臧淑英, 张丽娟, 那晓东. 东北冻土区MODIS地表温度估算[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251-2260. |
[6] |
牟雪洁, 赵昕奕. 珠三角地区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J]. 地理研究, 2012, 31(9): 1589-1597. |
[7] |
饶胜,张惠远,金陶陶,窦浩洋. 基于MODIS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热岛的分布特征[J]. 地理研究, 2010, 29(1): 127-136. |
[8] |
田 静, 苏红波, 孙晓敏, 陈少辉. 遥感反演土壤蒸发/植被蒸腾二层模型在华北地区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09, 28(5): 1297-1306. |
[9] |
彭 征, 廖和平, 郭月婷, 李 清. 山地城市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09, 28(3): 673-684. |
[10] |
钱乐祥, 崔海山. 归一化水汽指数与地表温度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08, 27(6): 1358-1367. |
[11] |
张小飞, 王仰麟, 吴健生, 李卫锋, 李正国. 城市地域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定量关系分析——以深圳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06, 25(3): 369-377. |
[12] |
张光辉. 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影响的情景分析[J]. 地理研究, 2006, 25(2): 268-275. |
[13] |
韩秀珍, 刘志丽, 马建文, 张小曳. 沙尘源区LST/Albedo时序变化与TSP的对比分析——以2001年春季中国北方强沙尘过程为例[J]. 地理研究, 2004, 23(1): 19-28. |
[14] |
洪嘉琏, 傅国斌, 郭早男, 杜占德, 朱伟. 山东南四湖水面蒸发实验研究[J]. 地理研究, 1996, 15(3): 42-49. |
[15] |
朱超群, 高国栋. 黄河流域旱涝年夏季蒸发计算及其变化[J]. 地理研究, 1993, 12(3): 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