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志高,张薇. 中国大都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分叉过程及动力机制——以武汉生物产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7): 1349-1363. |
[2] |
汪德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设计:极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人文—经济地理学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6): 1238-1250. |
[3] |
陈明星,周素红,何深静,叶超,汪明峰,孙威,王开泳,刘艳军,朱晟君,马海涛,姚华松,马仁锋,张华,余建辉,吴康,王丰龙,黄耿志,赵荣钦,郝庆,刘春腊,郑捷,刘海猛.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J]. 地理研究, 2018, 37(3): 449-472. |
[4] |
陈明星,陆大道,唐常春,刘承良,叶玉瑶,丁建军,王姣娥,刘晔,唐志鹏,孙中伟,陈东,李钢,孙伟,李鹤,潘峰华,张圆刚,李玉恒,李裕瑞,魏冶,赵建吉,彭立,高菠阳,胡志丁,钱丽芸,姜炎鹏,董冠鹏,杨传开,虞虎,安宁,戚伟.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行动[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2096-2124. |
[5] |
臧正,郑德凤,孙才志,邹欣庆. 中国大陆地区生态诅咒效应的多尺度实证检验[J]. 地理研究, 2016, 35(5): 851-863. |
[6] |
陈明星,龚颖华. 城镇化系列咨询研究进展与影响[J].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015-2024. |
[7] |
胡志丁, 葛岳静. 理解新经济地理学[J]. 地理研究, 2013, 32(4): 731-743. |
[8] |
薛领, 翁谨. 中国大都市多中心空间演化过程的非均衡动态模拟[J]. 地理研究, 2013, 32(2): 285-294. |
[9] |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发展审视与新构思[J]. 地理研究, 2013, 32(10): 1865-1877. |
[10] |
陆大道.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J]. 地理研究, 2011, 30(3): 387-396. |
[11] |
董锁成, 杨旺舟, 石广义. 陈才教授学术思想及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的贡献[J]. 地理研究, 2011, 30(11): 2115-2122. |
[12] |
李小建. 还原论与农户地理研究[J]. 地理研究, 2010, 29(5): 767-777. |
[13] |
苗长虹, 魏也华. 分工深化、知识创造与产业集群成长——河南鄢陵县花木产业的案例研究[J]. 地理研究, 2009, 28(4): 853-864. |
[14] |
梁进社. 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J]. 地理研究, 2008, 27(1): 75-84. |
[15] |
苗长虹, 魏也华. 西方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J]. 地理研究, 2007, 26(6): 1233-1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