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1990, Vol. 9 ›› Issue (4): 72-79.doi: 10.11821/yj1990040010
王守春
收稿日期:
1989-08-20
修回日期:
1990-01-16
出版日期:
1990-12-15
发布日期:
1990-12-15
基金资助:
Wang Shouchun
Received:
1989-08-20
Revised:
1990-01-16
Online:
1990-12-15
Published:
1990-12-15
摘要: 充分发掘历史文献中的有关信息予以辨析考证,并吸收其它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综合分析,笔者对黄土高原古代植被提出新见解:距今3000—2300年前的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在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显域生境上,植被为疏林(稀树)灌丛草原,离石、延安、庆阳一线又将其分为南北有差异的两部分。
王守春. 论古代黄土高原植被*[J]. 地理研究, 1990, 9(4): 72-79.
Wang Shouchun. ON ANCIENT LOESS PLATEAU VEGETAT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0, 9(4): 72-79.
[1] | 施琳娜, 文琦. 相对贫困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多维减贫效应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139-1151. |
[2] | 孙锐, 陈少辉, 苏红波.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200-1214. |
[3] | 孙艺杰, 刘宪锋, 任志远, 李双双. 1960—2016年黄土高原多尺度干旱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820-1832. |
[4] | 党小虎, 吴彦斌, 刘国彬, 杨勤科, 余小涛, 贾银丽. 生态建设15年黄土高原生态足迹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18, 37(4): 761-771. |
[5] | 徐小任, 徐勇. 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强度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4): 661-672. |
[6] | 刘宇峰, 原志华, 李文正, 孔伟, 张莉, 吴林. 1961-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涝特征及极端和持续性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2): 345-360. |
[7] | 王子侨, 石翠萍, 蒋维, 杨新军. 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视角下的黄土高原乡村转型发展——以长武县洪家镇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8): 1510-1524. |
[8] | 赵安周,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赵玉玲, 王冬利. 1965-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趋势变化及空间差异[J]. 地理研究, 2016, 35(4): 639-652. |
[9] | 包玉斌, 李婷, 柳辉, 马涛, 王怀香, 刘康, 沈茜, 刘心浩. 基于InVEST模型的陕北黄土高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16, 35(4): 664-676. |
[10] | 王宇航, 赵鸣飞, 康慕谊, 左婉怡. 黄土高原地区NDVI与气候因子空间尺度依存性及非平稳性研究[J]. 地理研究, 2016, 35(3): 493-503. |
[11] | 张甜, 彭建, 刘焱序, 赵明月. 基于植被动态的黄土高原生态地理分区[J]. 地理研究, 2015, 34(9): 1643-1661. |
[12] | 李月从, 许清海, 葛亚汶, 李英, 吕素青, 曹现勇, 田芳, 郝利生. 黄土高原中东部沙尘与非沙尘天气花粉组成及来源范围[J]. 地理研究, 2014, 33(12): 2367-2381. |
[13] | 胡胜, 曹明明, 刘琪, 张天琪, 邱海军, 刘闻, 宋进喜. 不同视角下InVEST模型的土壤保持功能对比[J]. 地理研究, 2014, 33(12): 2393-2406. |
[14] | 杨磊, 卫伟, 陈利顶, 蔡国军, 贾福岩.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J]. 地理研究, 2012, 31(1): 71-81. |
[15] | 何福红, 蒋卫国, 黄明斌. 黄土高原沟壑区苹果基地退果还耕的生态水分效应[J]. 地理研究, 2010, 29(10): 1863-18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