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海英, 史正涛, 童绍玉.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907-1919. |
[2] |
王姣娥, 杜德林, 魏冶, 杨浩然. 新冠肺炎疫情的空间扩散过程与模式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450-1462. |
[3] |
王开泳, 黄跃雯, 王孝振, 伍世代.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台商“西进”的空间路径演变——以福建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104-1115. |
[4] |
李航飞, 韦素琼, 陈松林, 陈世发, 杨林. 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兰花技术扩散社会网络特征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11): 2479-2492. |
[5] |
豆晓, ARELLANOBlanca, ROCAJosep. 基于相互作用关系的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研究[J]. 地理研究, 2018, 37(9): 1848-1861. |
[6] |
史坤博, 杨永春, 白硕, 李恩龙, 陈丹. 技术扩散还是效率优先——基于“美团网”的中国O2O电子商务空间渗透探讨[J]. 地理研究, 2018, 37(4): 783-796. |
[7] |
陶卓霖, 喻忠磊, 王砾, 邹小龙, 李贵才. 基于空间区位条件的城市扩展生态阻力面模型及应用[J]. 地理研究, 2018, 37(1): 199-208. |
[8] |
陈玉, 孙斌栋. 京津冀存在“集聚阴影”吗——大城市的区域经济影响[J]. 地理研究, 2017, 36(10): 1936-1946. |
[9] |
曾国军, 陆汝瑞. 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空间扩散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1): 188-202. |
[10] |
孙斌栋, 丁嵩. 大城市有利于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吗?——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证据[J]. 地理研究, 2016, 35(9): 1615-1625. |
[11] |
李同昇, 罗雅丽. 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扩散[J]. 地理研究, 2016, 35(3): 419-430. |
[12] |
赵丹丹, 胡业翠.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105-2115. |
[13] |
毛琦梁, 董锁成, 黄永斌, 李俊, 吴殿廷. 首都圈产业分布变化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从业人数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4, 33(5): 899-914. |
[14] |
冷炳荣, 杨永春, 谭一洺, 李甜甜. 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市网络解释框架[J]. 地理研究, 2013, 32(7): 1243-1252. |
[15] |
吴娜琳, 李二玲, 李小建. 特色种植专业村空间扩散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柘城县辣椒种植为例[J]. 地理研究, 2013, 32(7): 1303-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