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田庆春, 裴瑜, 石培宏. 可可西里地区中更新世以来气候演化周期特征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3): 900-911. |
[2] |
刘桂芳, 诸云强, 关瑞敏, 冯亚飞, 刘情, 夏梦琳, 张亚星, 卢鹤立. 大数据时代中国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2): 571-582. |
[3] |
马超, 崔培培, 钟广睿, 孟梦, 杨城, 马雯思. 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对青藏铁路沿线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21, 40(1): 35-51. |
[4] |
付阳, 陈辉, 张斯琦, 杨祎, 赵元杰. 基于群落类型的寒区旱区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2000—2019年柴达木盆地为例[J]. 地理研究, 2021, 40(1): 52-66. |
[5] |
熊思鸿, 阎建忠, 吴雅. 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研究综述[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934-1946. |
[6] |
刘晓琼, 孙曦亮, 刘彦随, 张健, 赵新正, 芮旸. 基于REOF-EEMD的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区域分异特征[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215-1232. |
[7] |
张立娟, 李艳红, 任涵, 王丽园, 朱文博, 朱连奇.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冈分布变化及其对中国亚热带北界的指示意义[J]. 地理研究, 2020, 39(4): 990-1001. |
[8] |
谢舒笛, 莫兴国, 胡实, 陈学娟.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绿度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1): 152-165. |
[9] |
王灵恩,韩禹文,高俊,吕宁,Chris Ryan.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游客决策与体验分析[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314-2329. |
[10] |
高超, 李学文, 许莹, 李德. 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生育阶段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833-1846. |
[11] |
白孟鑫, 郑景云, 郝志新, 张学珍. 20世纪以来美国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敏感度的时空差异[J]. 地理研究, 2019, 38(4): 822-830. |
[12] |
李政通, 姚成胜, 梁龙武.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类型和生产模式演变分析[J]. 地理研究, 2018, 37(5): 937-953. |
[13] |
高新月, 戴君虎, 张明庆. 1965-2014年北京西郊地区植物观赏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420-2432. |
[14] |
吴卓, 戴尔阜, 林媚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模拟研究——以江西泰和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11): 2141-2152. |
[15] |
叶妍君, 齐清文, 姜莉莉, 张岸.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黑龙江垦区农场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研究, 2018, 37(1): 17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