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亚俊, 宋献方, 马英, 张应华, 郑凡东, 杨丽虎, 卜红梅. 北京东南郊再生水灌区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因[J]. 地理研究, 2017, 36(2): 361-372. |
[2] |
马闯, 杨军, 雷梅, 陈同斌, 谢云峰, 李晓燕, 宋波, 刘洪禄, 吴文勇.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J]. 地理研究, 2012, 31(12): 2250-2258. |
[3] |
潘云, 宫辉力, 朱琳, 李小娟, 赵文吉, 宫兆宁.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以延庆盆地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8): 1412-1420. |
[4] |
赵景波, 邵天杰, 牛俊杰. 西安白鹿塬黄土渗透性与含水条件[J]. 地理研究, 2009, 28(5): 1188-1196. |
[5] |
张士锋, 徐立升. 海河南系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耗能及其空间分布[J]. 地理研究, 2007, 26(5): 949-957. |
[6] |
王仕琴, 邵景力, 宋献方, 张永波, 周小元, 霍志彬. 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GIS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07, 26(5): 975-983. |
[7] |
宋献方, 李发东, 于静洁, 唐常源, 杨 聪, 刘相超, 佐仓保夫, 近滕昭彦. 基于氢氧同位素与水化学的 潮白河流域地下水水循环特征[J]. 地理研究, 2007, 26(1): 11-21. |
[8] |
杨军, 郑袁明, 陈同斌, 黄泽春, 罗金发, 刘洪禄, 吴文勇. 中水灌溉下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J]. 地理研究, 2006, 25(3): 449-456. |
[9] |
. “华北地区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J]. 地理研究, 2005, 24(4): 652-652. |
[10] |
许月卿. 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以河北平原为例[J]. 地理研究, 2005, 24(2): 222-228. |
[11] |
董双双, 陈静生. 三种土壤铅和镉的质量基准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 1997, 16(4): 31-38. |
[12] |
陈发祖, 孙晓敏, 汪西林, 王树森, 朱治林, 黄妙芬. 高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农田水热平衡试验研究[J]. 地理研究, 1994, 13(1): 32-42. |
[13] |
刘庆书, 许劲松. 辽南不同岩性地区地下水动态研究[J]. 地理研究, 1991, 10(3): 23-29. |
[14] |
孙云伟, 李砚阁. 区域地下水系统过程辨识[J]. 地理研究, 1991, 10(2): 20-26. |
[15] |
李宝庆, 刘昌明, 杨克定. 零通量面方法的应用研究[J]. 地理研究, 1990, 9(2): 3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