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海英, 史正涛, 童绍玉.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气候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907-1919. |
[2] |
刘俊杰, 潘自武, 秦奋, 顾江岩, 朱明阳, 赵芳. 基于MODIS的秦巴山地气温估算与山体效应分析[J]. 地理研究, 2020, 39(3): 735-748. |
[3] |
索南东主, 姚永慧, 张百平. 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的对比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11): 2568-2580. |
[4] |
王晓利, 侯西勇. 1982—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及其对极端气候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9, 38(4): 807-821. |
[5] |
侯丽, 李书恒, 陈兰, 史阿荣, 白红英, 王俊. 近200年来秦岭2-4月历史气温重建与空间差异[J]. 地理研究, 2017, 36(8): 1428-1442. |
[6] |
张静静, 郑辉, 朱连奇, 崔耀平, 张晓东, 叶露培. 豫西山地植被NDVI及其气候响应的多维变化[J]. 地理研究, 2017, 36(4): 765-778. |
[7] |
王新新, 罗格平, 叶辉, 张琪, 蔡鹏, 张苗. 天山北坡绿洲—荒漠区高时空分辨率日均气温数据集构建——以三工河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1): 49-60. |
[8] |
赵安周, 刘宪锋, 朱秀芳, 潘耀忠, 赵玉玲, 王冬利. 1965-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极端气温趋势变化及空间差异[J]. 地理研究, 2016, 35(4): 639-652. |
[9] |
徐韵佳, 戴君虎, 王焕炯, 刘亚辰. 1985-2012年哈尔滨自然历主要物候期变动特征及对气温变化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5, 34(9): 1662-1674. |
[10] |
郭春霞, 诸云强, 孙伟. 不同时间尺度、季节的气温数据空间平稳特征及其对插值结果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5, 34(9): 1675-1684. |
[11] |
姚永慧, 张百平. 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意义[J]. 地理研究, 2015, 34(11): 2084-2094. |
[12] |
张宏文, 张学珍, 张丽娟. WRF模拟的1980-2000年中国东北农业开发对气候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5, 34(10): 1853-1863. |
[13] |
周侃, 樊杰. 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1): 39-52. |
[14] |
段平, 盛业华, 李佳, 吕海洋, 张思阳. 自适应的IDW插值方法及其在气温场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14, 33(8): 1417-1426. |
[15] |
苏晓丹, 栾兆擎, 张雪萍. 三江平原气温降水变化分析——以建三江垦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7): 1248-1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