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1996, Vol. 15 ›› Issue (3): 57-63.doi: 10.11821/yj1996030008
靳长兴
收稿日期:
1995-01-15
修回日期:
1996-11-06
出版日期:
1996-09-15
发布日期:
1996-09-15
基金资助:
Jin Changxing
Received:
1995-01-15
Revised:
1996-11-06
Online:
1996-09-15
Published:
1996-09-15
摘要: 本文分析了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包括不同坡度下被蚀体的特征差异,坡度对坡面溅蚀、坡面入渗、坡面径流及坡面侵蚀的影响,最后从理论上阐明了坡面侵蚀中的临界坡度。
PACS:
靳长兴. 坡度在坡面侵蚀中的作用*[J]. 地理研究, 1996, 15(3): 57-63.
Jin Changxing. THE ROLE OF SLOPE GRADIENT ON SLOPE EROS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1996, 15(3): 57-63.
[1] | 李茂娟, 李天奇, 朱连奇, 张树文, 朱文博, 张静静. 50年来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沟蚀的影响——以克东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12): 2913-2926. |
[2] | 何莎莎, 叶露培, 朱文博, 崔耀平, 朱连奇. 太行山淇河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18, 37(9): 1775-1788. |
[3] | 吴成永, 陈克龙, 曹广超, 段水强, 薛华菊, 鄂崇毅, 罗正霞. 近30年来青海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研究, 2018, 37(4): 717-730. |
[4] | 张喜旺, 秦奋. 砒砂岩地区降雨与植被耦合关系对侵蚀产沙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6, 35(3): 513-524. |
[5] | 刘宇. 土壤侵蚀研究中的景观连通度:概念、作用及定量[J]. 地理研究, 2016, 35(1): 195-202. |
[6] | 何福红, 王涛, 范擎宇, 张振华, 吴孟泉. 地形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在冲沟参数提取中的应用——以栖霞市庵里水库东缘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11): 2124-2132. |
[7] | 张晴华, 王红亚, 徐琳, 郑卓, 杨士雄, 陈效逑. 广东惠州黄洞水库沉积物特征及其反映的近50年土壤侵蚀意义[J]. 地理研究, 2014, 33(4): 643-653. |
[8] | 刘斌涛, 陶和平, 宋春风, 郭兵, 史展, 张超, 孔博, 何兵. 1960-2009年中国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趋势[J]. 地理研究, 2013, 32(2): 245-256. |
[9] | 王计平, 黄志霖, 刘洋, 许申来, 卫伟, 陈利顶. 地貌格局与流域侵蚀产沙过程关系定量分析——以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为例[J]. 地理研究, 2013, 32(2): 275-284. |
[10] | 何福红, 高丙舰, 王焕芝, 王瑞, 赛莉莉. 基于GIS的侵蚀冲沟与地貌因子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3, 32(10): 1856-1864. |
[11] | 韦杰, 贺秀斌. 流域侵蚀产沙人类活动影响指数研究——以长江上游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12): 2259-2269. |
[12] | 李勋贵, 魏霞. 区域土壤侵蚀演化风险分析——以泾河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8): 1361-1369. |
[13] | 刘前进, 于兴修. 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垂直景观格局——以沂蒙山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471-1483. |
[14] | 程先富, 余芬. 安徽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461-1470. |
[15] | 景可,焦菊英,李林育,张世杰. 输沙量 、侵蚀量与泥沙输移比的流域尺度关系——以赣江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7): 1163-11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