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依雪, 李艳忠, 余文君, 卜添荟, 黄蓉. 植被恢复工程对黄河中游12个典型流域水热平衡的影响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11): 2593-2606. |
[2] |
张健, 满志敏, 肖薇薇, 申震洲. 1644-2009年黄河中游旱涝序列重建与特征诊断[J]. 地理研究, 2013, 32(9): 1579-1590. |
[3] |
王随继, 李玲, 颜明. 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贡献率[J]. 地理研究, 2013, 32(3): 395-402. |
[4] |
刘晗, 吕斌. 太行山区牛叫河小流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探讨[J]. 地理研究, 2012, 31(6): 1050-1056. |
[5] |
曹龙熹, 张科利, 张卓栋, 张 卫.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道路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 2008, 27(6): 1271-1280. |
[6] |
张永光, 伍永秋, 汪言在, 刘宝元. 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浅沟侵蚀季节差异分析[J]. 地理研究, 2008, 27(1): 145-154. |
[7] |
周梦维, 王世杰, 李阳兵. 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景观的空间因子分析——以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07, 26(5): 897-906. |
[8] |
陈 浩, 方海燕, 蔡强国, 周金星, 黄 鑫. 黄河中游的侵蚀环境与植被恢复前景[J]. 地理研究, 2007, 26(4): 735-745. |
[9] |
袁再健, 蔡强国, 褚英敏, 冯明汉, 李双喜. 四川紫色土地区鹤鸣观小流域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J]. 地理研究, 2006, 25(6): 967-976. |
[10] |
齐永青, 张信宝, 贺秀斌, 文安邦, 伏介雄. 川中丘陵区和三峡地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塘库沉积137Cs断代[J]. 地理研究, 2006, 25(4): 641-648. |
[11] |
许有鹏, 葛小平, 张立峰, 都金康. 东南沿海中小流域平原区洪水淹没模拟[J]. 地理研究, 2005, 24(1): 38-45. |
[12] |
陈浩, Y.Tsui, 蔡强国, L.G.Tham, 胡文生, Z.Q.Yue, 黄建国. 沟道流域坡面与沟谷侵蚀演化关系——以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04, 23(3): 329-338. |
[13] |
杨庆媛. 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J]. 地理研究, 2003, 22(6): 698-708. |
[14] |
卢金发, 黄秀华. 土地覆被对黄河中游流域泥沙产生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03, 22(5): 571-578. |
[15] |
卢金发. 黄河中游流域地貌形态对流域产沙量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02, 21(2): 17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