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锁成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21世纪资源与环境战略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 陆大道.中国沿海地区21世纪持续发展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毕军等.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式及其应用
[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增刊):30~36.
[4] 曹利军等.区域PR ED系统可持续发展判别原理和方法
[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增刊):50~53.
[5] 冯玉广等.区域PR ED系统协调发展的定量描述
[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4):487~491.
[6] 吕鸣伦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
[J].地理研究,1998,17(2):131~137.
[7] 籍国东等.海水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地理研究,1999,18(2):185~191.
[8] 林逢春等.区域PER E系统的通用自组织演化模型
[J].环境科学学报,1995,15(4):488~496.
[9] 王玉亮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分异类型及调控
[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9(3):53~57.
[10] 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 崔凤军.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2):166~169.
[12] 晏晓林.区域工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双向藕荷优化
[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1).
[13] 王红瑞等.人口、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