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兵.对旅游业经济特征的再认识:试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规律特征的客观性、阶段性和局限性
[J].旅游学刊,1995(5):26~29.
[2] 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J].旅游学刊,1999(5):9~15.
[3] 蔡流海.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根
[J].旅游学刊,1998(2):12~13.
[4] W u B ihu.Fo rm ation and Sp atial Structu re of R eBAM: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C ity
[A].A p resen tation to theIn 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 rban Tou rism
[C].Zhuhai:Guangdong P rovince,Ch ina.J u ly,1999.
[5] 赵克非.试论旅游产品的结构效应与旅游规划的组合力
[J].旅游学刊,1995(6):37~39.
[6] 李永文.论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8(1).
[7] 刘绪震.论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地域研究与开发,1991,10(2).
[8] 胡良民.浅议河南省旅游资源及开发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13(4).
[9] 陈家振.河南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J].经济地理,1989,9(2).
[10] 卢琦,王明付.河南省旅游景观的美学评价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3,12(1).
[11] 卢琦,刘荷芬,赖郑华.河南省森林旅游业发展规划.地域研究与发,1994,13(1).
[12] 王庆生,陈家振,刘爱荣.河南省旅游观光业发展战略构想.地域研究与开发,1994,13(3).
[13] 王锋,巍伟.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7(4).
[14] 刘东海,王庆生.函谷关旅游区开发总体构想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6,15(4).
[15] 董辉,阎丙离.龙门石窟旅游资源的保护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7,16(1).
[16] 朱连奇.开封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9(2).
[17] 乔忠孝,陈家振.三门峡市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意见
[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