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
[德] 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美]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4]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
[美] 贝拉.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6] 侯仁之.北京历史地图集
[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7] 韩光辉.北京历史人口地理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 同济大学.中国城市建筑史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9] Kirkby R J R.Urbanization in China:Town and County in a Developing Economy.1949-2000
[M]. London&Syd2ney,Croom Helm Austrilia Pt y Ltd.,1985.
[10] 宗跃光.大都市空间扩展的廊道效应与景观结构优化———以北京市为例
[J].地理研究,1999,18(4):119~124.
[11] 刘盛和,吴传钧,陈田.评析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
[J].地理研究,200.,20(.):111~119.
[12] 北京城市土地管理局.北京土地资源
[R].北京,未出版,1997.
[13] 北平城市公用事务管理局.北平城市规划设计资料
[Z].北平,1947.
[14] 孙胤社.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
[J].地理学报,1992,47(6):553~560.
[15]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料丛书:北京卷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6] 李廷芳.地域系统理论与北京山区优化开发研究
[J].地理研究,1996,15(2):92~99.
[17] 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类驱动机制研变———以贵州省为例
[J].地理研究,1999,18(2):136~142.
[18] 李平,李秀彬,等.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