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和对策
[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2] 吴传钧,郭焕成.中国土地利用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3] 徐继填,陈百明,张雪芹.中国生态系统生产力区划
[J].地理学报,2001,56(4):1~8.
[4]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
[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5] 刘明光.中国自然地理图集
[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8.
[6] 刘彦随,冯得显.三峡库区土地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模式
[J].地理研究,2001,20(2):139~145.
[7]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
[J].地理研究,2001,20(2):146~152.
[8] 王学军.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
[J].地理研究,1997,16(3):70~74.
[9] 庄大方,刘纪远.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05~111.
[10] 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1986年)
[A].地理集刊(2.)
[C].北京:科学出版社,.999..0~20.
[11] Zheng Du.A study on t he eco2geographic regional system of China
[A]. FAO FRA 2000 Global Ecological ZoningWorkshop,Combrige,U K,J uly 28~30,1999.
[12] 吴绍洪,郑度,杨勤业.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地理区域系统与生态建设战略初步研究
[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10~20.
[13] 杨勤业,郑度,吴绍洪.中国的生态地域系统研究
[J].自然科学进展,2002(待刊).
[14] 李元.中国土地资源
[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
[15] 唐华俊,陈佑启,Eric Van Ranst.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6] 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7]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