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秀彬.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29~333.
[2]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地理学报,2000,55(4):407~416.
[3]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地理研究,2001,20(6):679~687.
[4] 史培军.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地理学报,2000,55(2):151~159.
[5] Xiang Bao,Liu Jiyuan.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ver and monsoon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east Asia.Journal of Geo2graphical Sciences,2002,12(1):42~48.
[6]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地理学报,2001,56(3):253~260.
[7]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地理研究,2001,20(6):669~678.
[8] 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9] 尹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8,(3).
[10] 邓红蒂.实现我国耕地资源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1996,6(4):151~159.
[11] 栾敬东.保护耕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问题,1999,(1).
[12] 蒙吉军,等.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4):32~36.
[13] 姜爱林,等.论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1):1~4.
[14] 罗明,王军.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