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2, Vol. 21 ›› Issue (3): 373-383.doi: 10.11821/yj2002030013
张建春1,2, 彭补拙1
收稿日期:
2002-01-09
修回日期:
2002-03-25
出版日期:
2002-06-15
发布日期:
2002-06-15
作者简介:
张建春(1964-),男,江苏南京人,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生。主要从 事生态学、土地资源应用、管理与开发研究。E-mail:zhangjianchun@263.net
基金资助:
安徽省水利厅“九五”课题资助;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1KJ102)
ZHANG Jian chun1,2, PENG Bu zhuo1
Received:
2002-01-09
Revised:
2002-03-25
Online:
2002-06-15
Published:
2002-06-15
摘要: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河岸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能 ;分析了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探讨了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的措施及河岸带今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向 ,并以皖天柱山麓潜水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为例进行了验证
张建春, 彭补拙.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21(3): 373-383.
ZHANG Jian chun, PENG Bu zhuo. A study on riparian area and its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2, 21(3): 373-383.
|
[1] | 袁超, 陈品宇, 孔翔, 吴栋.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人文地理学的交互关系研究——重构、争辩与反思[J]. 地理研究, 2021, 40(2): 583-596. |
[2] | 王云, 杨宇, 刘毅.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全球视野与理论模式[J]. 地理研究, 2020, 39(9): 1958-1971. |
[3] | 武凯华, 李朝奎, 刘俊杰, 郝豪杰.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城市群核心区发展边界识别[J]. 地理研究, 2020, 39(6): 1418-1426. |
[4] | 刘逸. 关系经济地理的研究脉络与中国实践理论创新[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005-1017. |
[5] | 梁泽, 黄姣, 韦飞黎, 申嘉澍, 李双成. 基于夜光遥感影像与百度POI数据的中国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方法[J]. 地理研究, 2020, 39(1): 92-102. |
[6] | 丁振民,姚顺波. 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模型设计——以陕西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8): 2085-2098. |
[7] | 李艳, 陈雯, 孙阳.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694-1704. |
[8] | 黄敏瑶, 张敏. 具身实践下的地方认知:非表征理论与南京马拉松[J]. 地理研究, 2019, 38(6): 1355-1366. |
[9] | 胡守庚, 吴思, 刘彦随. 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与关键技术初探[J]. 地理研究, 2019, 38(3): 550-562. |
[10] | 李琳娜, 璩路路, 刘彦随. 乡村地域多体系统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3): 563-577. |
[11] | 沈建法.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现实,理论与对策[J]. 地理研究, 2019, 38(1): 33-44. |
[12] | 王士君, 廉超, 赵梓渝. 从中心地到城市网络——中国城镇体系研究的理论转变[J]. 地理研究, 2019, 38(1): 64-74. |
[13] | 江金波, 唐金稳. 珠江三角洲旅游创新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二象对偶理论视角[J]. 地理研究, 2018, 37(9): 1751-1761. |
[14] | 李鑫远, 雷敏, 郗家祺, 曹晓丽, 赵志卿. 生态移民福祉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蓝田县农村抽样调研[J]. 地理研究, 2018, 37(6): 1127-1141. |
[15] | 林静, 蔡建明, DouglasWEBSTER, LarissaMULLER. 科技型创新区人本化构建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 地理研究, 2018, 37(4): 834-8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