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2, Vol. 21 ›› Issue (5): 635-646.doi: 10.11821/yj2002050013
冯健
收稿日期:
2002-06-26
修回日期:
2002-07-25
出版日期:
2002-10-15
发布日期:
2002-10-15
作者简介:
冯健(1975-),男,江苏沛县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城乡发展与规划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E-mail:fengjian@water.pk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071035)
FENG Jian
Received:
2002-06-26
Revised:
2002-07-25
Online:
2002-10-15
Published:
2002-10-15
摘要:
基于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本文探讨了杭州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首先提取了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数据 ;然后根据人口分布的曲线特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 ,发现杭州市的人口分布服从Clark模型的修正形式———加幂指数模型 ;借助模型参数进行城市增长及其空间动力学分析 ,发现反映信息熵的约束参数波动升高、渐次逼近于 1,从而揭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演化过程中自组织能力的加强以及郊区化的发展 ,城市空间复杂性程度增高 ,城市内各功能单元的效用增强 ,城市的空间结构进一步趋向新的有序状态。本文借助前沿科学思想及郊区化理论 ,尝试提出一个分析城市人口时空变化规律的完整范例 ,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也具借鉴意义
冯健. 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 地理研究, 2002, 21(5): 635-646.
FENG Jian. Mode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ts evolution in Hangzhou[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2, 21(5): 635-646.
|
[1] | 王钧, 宫清华, 宇岩, 袁少雄, 陈军, 黄光庆.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自然灾害综合承灾能力评价[J]. 地理研究, 2020, 39(9): 2189-2199. |
[2] | 朱佩娟, 贺清云, 朱翔, 崔树强, 吴小双. 论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18, 37(3): 480-494. |
[3] | 高金龙, 袁丰, 陈雯. 转型期城市制造业空间重构过程与机理——以南京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6): 1014-1028. |
[4] | 李咏华, 马淇蔚, 范雪怡.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城市生态带划定——以杭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3): 583-591. |
[5] | 乐晓辉, 陈君娴, 杨家文. 深圳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地价梯度和开发强度梯度的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091-2104. |
[6] | 高宜程, 申玉铭, 邱灵. 山西省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重构[J]. 地理研究, 2013, 32(7): 1231-1242. |
[7] | 吴巍, 周生路, 魏也华, 刘克华, 陈江龙, 管卫华. 中心城区城市增长的情景模拟与空间格局演化[J]. 地理研究, 2013, 32(11): 2041-2054. |
[8] | 罗文斌, 谭荣.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关系的定量评价——以杭州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6): 1103-1110. |
[9] | 胡云锋, 徐芝英, 刘越, 艳燕, 王倩倩. 空间尺度上推方法的精度评价——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数据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11): 1961-1972. |
[10] | 孟斌, 于慧丽, 郑丽敏. 北京大型居住区居民通勤行为对比研究——以望京居住区和天通苑居住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11): 2069-2079. |
[11] | 于伟, 杨帅, 郭敏, 宋金平. 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商业郊区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12, 31(1): 123-134. |
[12] | 刘霄泉, 孙铁山, 李国平. 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 地理研究, 2011, 30(7): 1262-1270. |
[13] | 封丹, Werner Breitung, 朱竑. 住宅郊区化背景下门禁社区与周边邻里关系——以广州丽江花园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 61-70. |
[14] | 刘涛,曹广忠. 北京市制造业分布的圈层结构演变——基于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分析[J]. 地理研究, 2010, 29(4): 716-726. |
[15] | 柯善咨. 中国中西部发展中城市的增长极作用[J]. 地理研究, 2010, 29(3): 521-5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