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
[2] 陆大道,等.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基本态势.地理学报,1999,54(6):496~508.
[3]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
[4]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地理科学,1997,17(1):1~6.
[5] 胡鞍钢等.中国地区差距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79~89.
[6] 吴殿廷.中国三大地带经济增长差异的系统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2):10~15.
[7] 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地理研究,2001,20(2):238~243.
[8] 中兼,津次.中国地区差异的结构及其机制.管理世界,1994,(5):171~176.
[9]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0]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17(2):36~39.
[11] 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地理研究,2001,20(4):451~462.
[12] 花俊,顾朝林.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贸易经济研究.地理研究,2001,20(3):322~329.
[13] 孙日瑶.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差距与原因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71~78.
[14]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15] 历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16] 黄朝永.省域差异的警戒水平及调控研究.地理研究,1996,15(2):52~60.
[17] 赵建新.论区域经济差距的衡量指标与测度方法.经济地理,1998,18(3):63~67.
[18] 欧阳南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地理学报,1993,48(3):204~217.
[19] 马丽,庞效民.区域经济政策的博弈解析.地理研究,2001,20(4):498~505.
[20] 赵英兰,纪鹤.国外解决地区差距的宏观政策及启示.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1):65~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