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大道.我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58(1):3~81
[2] 史培军,宋长青,葛道凯,等.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地理学报,2003,58(1):9~16.
[3]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599~606.
[4]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地球科学进展,2001,16(4):467~472.
[5] 吴传钧,张家桢.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地理学报,1999,54(5):385~390.
[6] 黄秉维.地理学综合工作与跨学科研究.见:陆地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研究———黄秉维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6.
[7] 秦大河,丁一汇,王绍武,等.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地学前缘,2002,9(2):321~328.
[8] 叶笃正,丑纪范,刘纪远,等.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地理学报,2000,55(5):513~521.
[9] 马巍,程国栋,吴青柏.多年冻土地区主动冷却地基方法研究.冰川冻土,2002,24(5):579~587.
[10] 刘昌明.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海河水利,2002,(1)1
[11] 张建民,黄朝迎,吴金栋.三峡工程建成后枯水期运行的气候风险研究.应用气象学报,2001,12(2):218~225.
[12] 毛汉英.我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基本构想.地理研究,2002,21(3):267~275.
[13] 陈述彭,岳天祥,励惠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及其应用.地理研究,2000,19(4):337~343.
[14] 陈述彭.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地理科学,2001,21(3):193~197.
[15] Guy Brasseur,Berrien Moore III.The new and evolving I GBP.I GBP News Letter,2002.50:1~3.
[16] I GBP.Global Change and t he Eart h System:A Planet under Pressure.I GBP Science 4,2001.
[17] 陈宜瑜,陈泮勤,葛全胜,等.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地学前缘,2002,9(1):11~18.
[18] 葛全胜,陈泮勤,张雪芹.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461~466.
[19] 杨勤业,郑度.关于陆地系统科学的若干认识.地理研究,1996,15(4):10~15.
[20] 黄秉维.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建立地球系统科学.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6,8(1):9~15.
[21] 黄秉维.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I).地理学报,1996,51(4):350~354.
[22] 葛全胜,郑景云,张丕远.陆地系统科学:地理学的升华.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324~329.
[23] 郑度.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地理研究,1998,17(1):4~9.
[24] Crutzen P J,Stoermer E F.The“Ant hropocene”.I GBP newsletter,2000,41:17~18.
[25] Berrien Moore III.Sustaining Eart h’s life support systems2t he challenge for t 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I GBP newsletter,2000,41:1~2.
[26] 陆大道,郭来喜.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思想与学术贡献.地理学报,1998,53(2):97~105.
[27] 陆大道.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地理研究,2002,21(2):135~145.
[28] Http://www.nsfc.gov.cn/ht mlcreated/02/2303.ht m.
[29] 冷疏影,宋长青,赵楚年,等.关于地理学科“十五”重点项目的思考.地理学报,2000,55(6):751~754.
[30] 叶笃正,吕建华.对未来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3):183~189.
[31] 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编).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黄润华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250~268.
[32] 吴传钧.我们更需要重新发现.见: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中译本序).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重新发现地理学委员会(编).黄润华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