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4, Vol. 23 ›› Issue (6): 795-804.doi: 10.11821/yj2004060009
齐玉春, 董云社, 耿元波, 杨小红, 刘立新, 李明峰, 刘杏认
收稿日期:
2004-06-28
修回日期:
2004-09-20
出版日期:
2004-12-15
发布日期:
2004-12-15
作者简介:
董云社(1961-),博士,研究员。E-mail:dongys@igsnrr.ac.cn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1SW010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CXIOGE0103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503)资助
QI Yu-chun, DONG Yun-she, GENG Yuan-bo, YANG Xiao-hong, LIU Li-xin, LI Ming-feng, LIU Xing-ren
Received:
2004-06-28
Revised:
2004-09-20
Online:
2004-12-15
Published:
2004-12-15
摘要: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CH4 通量的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羊草草原土壤为大气CH4 的吸收汇 ,不同观测日CH4 通量的日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气温及表层地温与CH4 吸收通量除果后营养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 ,其余观测日两者的相关性不明显 ;原状群落与土壤CH4 吸收通量间除2 0 0 2年果后营养期以及 2 0 0 3年开花期两者差异分别达到 0 10与 0 0 5的显著性水平外 ,两者在其余观测日差异均不显著 ;不同物候期间CH4 日平均通量除原状群落开花期与结实后期间 ,开花期与 2 0 0 1年果后营养期以及结实后期与 2 0 0 2年果后营养期间差异显著外 ,其它不同物候期之间CH4 吸收通量没有显著差异
齐玉春, 董云社, 耿元波, 杨小红, 刘立新, 李明峰, 刘杏认. 内蒙古羊草草原不同物候期CH4通量日变化特征与日通量比较[J]. 地理研究, 2004, 23(6): 795-804.
QI Yu-chun, DONG Yun-she, GENG Yuan-bo, YANG Xiao-hong, LIU Li-xin, LI Ming-feng, LIU Xing-re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 4 flux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urnal uptake flux in different phenologies in Leymus Chinense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Chin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4, 23(6): 795-804.
|
[1] | 史静静, 杨琳, 曾灿英, 朱阿兴, 秦承志, 梁朋. 土壤制图中多目标属性的环境因子及其尺度选择——以黑龙江鹤山农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3): 635-646. |
[2] | 周宇建, 张永勇, 花瑞祥, 左其亭, 陈豪. 淮河中上游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识别[J]. 地理研究, 2016, 35(9): 1626-1636. |
[3] | 郭灵辉, 郝成元, 吴绍洪, 赵东升, 高江波. 内蒙古草地NPP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CENTURY模拟研究[J]. 地理研究, 2016, 35(2): 271-284. |
[4] | 徐芝英, 胡云锋, 甄霖, 庄大方. 基于小波的浙江省NDVI与自然—人文因子多尺度空间关联分析[J]. 地理研究, 2015, 34(3): 567-577. |
[5] | 闫慧敏, 陈伟娜, 杨方兴, 刘纪远, 胡云锋, 冀咏赞. 过去50年内蒙古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研究, 2014, 33(1): 13-22. |
[6] | 陆恒, 魏文寿, 刘明哲, 韩茜, 洪雯. 季节性森林积雪融雪期雪层含水率垂直廓线与时间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1, 30(7): 1244-1253. |
[7] | 廖顺宝, 刘睿, 尹芳. 全国1∶25万土地覆被遥感制图精度在内蒙古东部的实地验证[J]. 地理研究, 2011, 30(3): 555-563. |
[8] | 李燕琴. 旅游扶贫中社区居民态度的分异与主要矛盾——以中俄边境村落室韦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11): 2030-2042. |
[9] | 侯向阳, 韩颖. 内蒙古典型地区牧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1, 30(10): 1753-1764. |
[10] | 胡云锋, 刘纪远, 齐永青, 师华定.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生态工程成效实证调查和分析[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452-1460. |
[11] | 程先富, 余芬. 安徽省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10, 29(8): 1461-1470. |
[12] | 阿如旱,杨持,同丽嘎. 基于分形理论的沙漠化土地空间结构——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0, 29(2): 283-290. |
[13] | 陈效逑, 彭嘉栋, 李慧敏. 内蒙古地区气温变化的季节和区域差异[J]. 地理研究, 2009, 28(1): 27-35. |
[14] | 王 菱, 甄 霖, 刘雪林, Ochirbat Batkhishig, 王勤学. 蒙古高原中部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 地理研究, 2008, 27(1): 171-180. |
[15] | 刘钦普, 林振山, 周 勤. 内蒙古羊草草原优势物种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动态模拟[J]. 地理研究, 2007, 26(5): 866-87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