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5, Vol. 24 ›› Issue (5): 811-821.doi: 10.11821/yj2005050019
冯健
收稿日期:
2005-01-12
修回日期:
2005-05-28
出版日期:
2005-10-15
发布日期:
2005-10-15
作者简介:
冯健(1975-),男,江苏沛县人,博士,讲师。近年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在中英文刊物上 发表学术论文50篇。E-mail:fengjian@pk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335051)
FENG Jian
Received:
2005-01-12
Revised:
2005-05-28
Online:
2005-10-15
Published:
2005-10-15
摘要: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与城市化推进问题历来是区域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首先结合新区域形象的建设探讨了欠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主导的县域发展模式;继而,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提炼出欠发达地区县域乡村发展的若干模式:多元化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能人富户带动发展模式,政府协调引导发展模式;最后,对包括新形象、品牌、独特的城市化等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及若干政策措施进行了探讨。
冯健.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与战略——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05, 24(5): 811-821.
FENG Jian.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and strategy of less-developed counties: a case study of Lankao County, Henan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5, 24(5): 811-821.
|
[1] | 郭向阳,穆学青,明庆忠,丁正山,胡美娟. 旅游地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的空间耦合分析[J]. 地理研究, 2019, 38(5): 1119-1135. |
[2] | 李进涛,杨园园,蒋宁. 京津冀都市区乡村振兴模式及其途径研究——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3): 496-508. |
[3] | 杨忍,陈燕纯,龚建周. 转型视阈下珠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过程及地域模式梳理[J]. 地理研究, 2019, 38(3): 725-740. |
[4] | 沈建法.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现实,理论与对策[J]. 地理研究, 2019, 38(1): 33-44. |
[5] | 王甫园,王开泳. 城市化地区生态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内涵[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1899-1914. |
[6] | 谭雪兰,于思远,欧阳巧玲,毛克彪,贺艳华,周国华. 快速城市化区域农村空心化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4): 684-694. |
[7] | 李杨帆,林静玉,孙翔. 城市区域生态风险预警方法及其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17, 36(3): 485-494. |
[8] | 邓金杰,陈柳新,杨成韫,徐志博. 高度城市化地区生态廊道重要性评价探索——以深圳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3): 573-582. |
[9] | 尚勇敏,曾刚. 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作用和机制[J]. 地理研究, 2017, 36(12): 2279-2290. |
[10] | 王亚华,袁源,王映力,张小林,乔伟峰.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耦合发展关系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1): 149-160. |
[11] | Onofre Rullan,SòniaVives-Miró,JesúsM.GonzálezPérez,尹子潇,顾朝林,陈明玉. 西班牙的房地产泡沫:城市化与城市建设[J]. 地理研究, 2016, 35(7): 1383-1396. |
[12] | 黄耿志,薛德升,张虹鸥. 中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特征与城市化效应[J]. 地理研究, 2016, 35(3): 442-454. |
[13] | 赵丹丹,胡业翠.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105-2115. |
[14] | 保继刚,孟凯,章倩滢. 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8): 1422-1434. |
[15] | 陈明星. 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J]. 地理研究, 2015, 34(4): 614-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