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ates D R(ed1).Urban geo morp hology.Geological Societ y of America.Special paper 19761 176.
[2] 丁锡祉.简论城市地貌学.山地研究,1988,6(3):65~72.
[3] 刁承泰,黄明星,李敏,等.简论人类造貌营力.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5(4):462~466.
[4] 李雪铭,周连义,王建,等.城市人工地貌演变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以大连市为例1地理研究,2003,22(1):1~20.
[5] 刁承泰.城市地貌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1~5.
[6] Rolando Bravo,A Rivera.地面沉降———第四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译文选集.地矿部环境管理司译1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141~47.
[7] 刘淑珍,钟祥浩.人类活动与地貌演化.载:杨景春主编.中国地貌特征与演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 261~266
[8] 黄巧华,朱大奎.中国的城市地貌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12(1):55~58.
[9] 许世远,黄仰松,范安康.上海地区地貌类型与地貌区划.载:严钦尚,许世远主编.长江三角洲现代沉积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320~328.
[10] 许福贵,刘利民,张建新.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灾害学,1997,12(1),59~63.
[11] 刘淑珍,钟祥浩.人类活动与地貌演化.载:杨景春主编.中国地貌特征与演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1 261~266
[12] 张维然,段正梁,曾正强,等.上海市地面沉降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同济大学学报,2002,30(9):112~1133.
[13] 龚士良.上海地面沉降预测.预测,1997,(2):33~35.
[14] 王勇,左华.上海市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评估.自然灾害学报,1993,2(1):16~23.
[15] 刘毅.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火山地质与矿产,2000,21(2):107~111.
[16] 上海市地理学会.上海地理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 85.
[17] 杨新安,程军,王红霞,等.上海地面沉降及其防治研究.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8):71~75.
[18] 陈美发.黄浦江河口建闸工程规划研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5):12~13,64.
[19] 田爱平,张成刚.城市防汛墙附近施工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9):101~102.
[20] 陈满荣,王少平.上海城市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测.灾害学,2000,15(3):26~29.
[21] 唐益群,徐超.21世纪上海城市发展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地下空间,1997,17(2):95~98.
[22] 方勤生.黄浦江黄浦公园站历年最高潮位变化特征及其预测.上海水利,1994,(2):2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