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见:竺可桢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475~498.
[2] 王绍武.小冰期气候的研究.第四纪研究,1995,(3):202~212.
[3] 王苏民,刘键,周静.我国小冰期盛期的气候环境.湖泊科学,2003,15(4):369~376.
[4] 满志敏,张修桂.中国东部中世纪温暖期的历史证据和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见:张兰生主编.中国生存环境历史演变规律研究(一).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95~103.
[5] 王绍武,龚道溢1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1自然科学进展,2000,10(4):325~332.
[6] 葛全胜,郑景云,方修琦.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的温度变化幅度研究1第四纪研究,2002,22(2):166~173.
[7] 姚檀栋,杨梅学,康兴成.从古里雅冰芯与祁连山树轮记录看过去2000年的气候变化1第四纪研究,2001,21(6):514~519.
[8] 耿侃,单鹏飞.银川地区:过去、现在及未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91~124,135.
[9] 朱旃.宁夏志笺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377~378,390.
[10] 管律.嘉靖宁夏新志(明,1540年)1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401~402,369.
[11] 汪绎辰.银川小志(清,1755年).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 64,91~92.
[12] 梁份.秦边纪略(清,1691年).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89,316.
[13] 张金城,等.乾隆宁夏府志(清,#1780年).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992. .00~.0.,865~866.
[14] 克恰诺夫,等.圣立义海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58.
[15] 姚檀栋,Tho mp son L G.敦德冰芯记录与过去5 Ka温度变化.中国科学B辑,1992,(10):1089~1093.
[16] 钟巍,王立国,李偲.塔里木盆地南缘沉积物磁化率、δ.3C与粒度及其气候环境意义.地理研究,2005,24(1):98~104.
[17] 沈吉,张恩楼,夏威岚.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第四纪研究,2001,21(6):508~513.
[18] 刘鸿雁,王红亚,崔海亭.太白山高山带2000多年以来气候变化与林线的响应.第四纪研究,2003,23(3):299~308.
[19] 曹建廷,王苏民,沈吉,等.近千年来内蒙古岱海气候环境演变的湖泊沉积记录.地理科学,2000,20(5):391~396.
[20] 汪一鸣. 1000年来贺兰山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的变化.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260~264.
[21]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一,16.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
[22] 王宗太.乌鲁木齐河大西沟小冰期的气候环境及地表径流.见: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等.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57~66.
[23] 田泽生,黄春长.秦岭太白山古冰川发育与黄土高原气候变迁.地理研究,1990,9(3):15~23.
[24] 郦道元原著,陈桥驿,等译注.水经注全译·上.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637.
[25] 于希贤.苍山雪与历史气候冷期变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第2辑:25~39.
[26] 李培基,米德生.中国积雪的分布1冰川冻土,1983,5(4):9~18.
[27] 施雅风,崔之久,李吉均.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11~13.
[28] 张志忠,杨大庆.乌鲁木齐河流域季节积雪的基本特征.冰川冻土,1992,14(2):129~133.
[29] 璩向宁.末次冰期贺兰山气候雪线重建.见:宁夏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年会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161~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