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 钟兆站,李克煌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初探地理研究,1996,15(4):66~73
[3] 延军平,郑宇,等秦岭南北地区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研究地理研究,2001,20(5):576~582
[4] 竺可桢中国的亚热带科学通报,1958,17:524~526
[5] 江爱良论我国热带亚热带气候带的划分地理学报,1960,26(2):104~109
[6] 刘慎谔关于中国植被区划的若干原则问题植物学报,1959,8(2):87~105
[7] 时华民对河南省植被初步区划的意见河南农学院学报,1963,(2):1~4
[8] 刘宗才,黎忠宝从伏牛山常绿矮曲林的分布探讨北亚热带北界在河南的位置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4(2):198~200
[9] 侯学煜中国植被区划(初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2~60
[10] 丘宝剑我国亚热带的界限问题地理,1962,19(6):41~45
[11] 邝生舜河南地植物带、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界限的探讨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61,(2):1~10
[12] 肖廷奎,李景锟,张金泉论河南省境内亚热带的划分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62,(2):96~108
[13] 张光业,张金泉河南省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见:中国地理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69~86
[14] 张金泉从地植物学角度试论河南省境内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问题地理学报,1981,36(2):216~222
[15] 全石琳,司锡明我国东部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的方法论探析以河南省境内亚热带北界的划分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15(1):39~50
[16] 李克煌豫西山地亚热带北界的划分地理知识,1983,(1):7~8
[17] 马建华,韩晋先,赵庆良试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性质论伏牛山南侧亚热带北界的划分山地学报,2002,20(3):272~276
[18] 马建华试论伏牛山南坡土壤垂直分异规律兼论亚热带北界的划分地理学报,2004,59(6):998~101.
[19] 宋松岩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南都学坛(自然科学版),1996,16(3):59~62
[20] 叶永忠,杨清培,翁梅,等伏牛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I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丰富度河南科学,1999,17:61~64
[21] 张建伟,曾颖伏牛山区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河南大学学报,2000,30(1):76~8.
[22] 宋朝枢主编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64
[23] 宋朝枢主编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52
[24] 阎传海植物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25] 丁圣彦,冯贵香,李黎河南大学校园植物区系初步分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3):51~54
[26]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云南植物研究,1981,5(增刊):1~139
[27] 张镱锂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中的重要参数相似性系数地理研究,1998,17(4):429~433
[28] 张桂宾河南省植物区系地域分异研究地理科学,2003,23(6):734~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