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6, Vol. 25 ›› Issue (2): 222-232.doi: 10.11821/yj2006020005
苗长虹, 王海江
收稿日期:
2005-06-20
修回日期:
2005-10-26
出版日期:
2006-04-15
发布日期:
2006-04-15
作者简介:
苗长虹(1965-),男,河南鄢陵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南 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E-mail:chhmiao@henu.edu.cn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4JJDZH016);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资助
MIAO Chang-hong, WANG Hai-jiang
Received:
2005-06-20
Revised:
2005-10-26
Online:
2006-04-15
Published:
2006-04-15
摘要: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
苗长虹, 王海江.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J]. 地理研究, 2006, 25(2): 222-232.
MIAO Chang-hong, WANG Hai-jiang. On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urban economic contacts in Henan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6, 25(2): 222-232.
|
[1] | 初楠臣, 张平宇, 吴相利, 李鹤. 基于日流量视角的俄罗斯首府城市铁路客运网络空间特征[J]. 地理研究, 2021, 40(1): 247-262. |
[2] | 吴志才, 张凌媛, 黄诗卉.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协同合作模式[J]. 地理研究, 2020, 39(6): 1370-1385. |
[3] | 陈维肖, 刘玮辰, 段学军. 基于“流空间”视角的铁路客运空间组织分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10): 2330-2344. |
[4] | 齐梦溪, 鲁晗, 曹诗颂, 王文娟, 邵静, 赵文吉. 基于引力模型的经济空间结构时空演变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5): 883-897. |
[5] | 王泽东, 孙海燕, 孙峰华, 秦伟山.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的影响——基于物流GDP增加值测算[J]. 地理研究, 2017, 36(8): 1515-1530. |
[6] | 孟德友, 冯兴华, 文玉钊. 铁路客运视角下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及组织模式探讨[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339-1352. |
[7] | 李琳娜, BeckyP.Y.Loo. 中国客运交通的碳排放地理特征与展望[J]. 地理研究, 2016, 35(7): 1230-1242. |
[8] | 王妙妙, 曹小曙. 基于交通通达性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县际经济联系测度及时空动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 35(6): 1107-1126. |
[9] | 高军波, 刘彦随, 乔伟峰, 张永显. 中国典型农区县域社会不平等空间模式与地域差异——以河南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5): 885-897. |
[10] | 吴乐英, 王铮, 徐程瑾, 颜艳梅. 省区碳经济分析的CGE模型及其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5): 941-952. |
[11] | 王海江, 苗长虹, 牛海鹏, 袁占良. 中国中心城市公路客运联系及其空间格局[J]. 地理研究, 2016, 35(4): 745-756. |
[12] | 张海霞, 牛叔文, 齐敬辉, 叶丽琼, 李娜. 基于乡镇尺度的河南省人口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 35(2): 325-336. |
[13] | 史本林, 朱新玉, 胡云川, 杨艳艳. 基于SPEI指数的近53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研究, 2015, 34(8): 1547-1558. |
[14] | 郭艳, 张成才, 康鸳鸯. 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国土空间评价分区研究[J]. 地理研究, 2015, 34(12): 2320-2328. |
[15] | 吴旗韬, 樊杰, 张虹鸥, 孙威, 叶玉瑶. 跨海通道空间效益模型——以珠江口跨海通道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11): 2061-207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