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6, Vol. 25 ›› Issue (6): 977-984.doi: 10.11821/yj2006060004
许娟1,2, 张百平1, 朱运海1,2, 孙然好1,2
收稿日期:
2006-04-20
修回日期:
2006-07-25
出版日期:
2006-12-15
发布日期:
2006-12-15
作者简介:
许娟(1977-),女,辽宁人,博士研究生。从事自然地理及山地GIS研究。E-mail:xuj@lreis.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10)
XU Juan1,2, ZHANG Bai-ping1, ZHU Yun-hai1,2, SUN Ran-hao1,2
Received:
2006-04-20
Revised:
2006-07-25
Online:
2006-12-15
Published:
2006-12-15
摘要:
本文揭示阿尔金-祁连山区垂直带谱空间分布模式并进行地学解释。研究表明:北坡荒漠草原带的上限具有随经度变化的二次曲线分布模式,草原带的上限分布为线性模式,亚冰雪带的分布与7月份气温的零度层分布模式基本相同;北坡镜铁山以西的带谱中没有森林带,以东含有森林带,分布在25003300米的高度范围内。利用气象台站的地面及高空数据,计算了湿度———生长季平均温度露点差随海拔变化的梯度、多年平均温度、1月多年均温、多年平均降水指标以解释带谱分布,结果表明:由东向西,湿度梯度增大,以酒泉为界,西侧的露点温度差梯度大于0.12℃/100米,东部小于0.09℃/100米,与北坡山地森林带分布基本吻合。
许娟, 张百平, 朱运海, 孙然好. 阿尔金山-祁连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及地学分析[J]. 地理研究, 2006, 25(6): 977-984.
XU Juan,ZHANG Bai-ping,ZHU Yun-hai,SUN Ran-hao. Distribution and geographical analysis of altitudinal belts in the Altun-Qilian Mountain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6, 25(6): 977-984.
|
[1] | 付阳, 陈辉, 张斯琦, 杨祎, 赵元杰. 基于群落类型的寒区旱区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以2000—2019年柴达木盆地为例[J]. 地理研究, 2021, 40(1): 52-66. |
[2] | 孙锐, 陈少辉, 苏红波.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200-1214. |
[3] | 刘怡媛, 李鹏, 肖池伟, 刘影, 饶滴滴. 老挝VIIRS活跃火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特征[J]. 地理研究, 2020, 39(3): 749-760. |
[4] | 毛明策, 蔡新玲, 高茂盛. 基于植被分区的秦岭年降水分区验证及其年际变化[J]. 地理研究, 2020, 39(12): 2833-2841. |
[5] | 林依雪, 李艳忠, 余文君, 卜添荟, 黄蓉. 植被恢复工程对黄河中游12个典型流域水热平衡的影响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11): 2593-2606. |
[6] | 谢舒笛, 莫兴国, 胡实, 陈学娟. 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植被绿度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1): 152-165. |
[7] | 牛莉芹, 程占红. 基于旅游开发影响的五台山植被景观特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9, 38(5): 1162-1174. |
[8] | 郭仲伟, 吴朝阳, 汪箫悦.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森林病虫害监测与评价[J]. 地理研究, 2019, 38(4): 831-843. |
[9] | 刘梁美子, 占车生, 胡实, 董宇轩. 黔桂喀斯特山区植被变化及其地形效应[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433-2446. |
[10] | 马超, 刘玮玮, 赵鹏飞, 马雯思, 马威. 1962-2016年达里诺尔流域水、草退化及气候响应[J]. 地理研究, 2017, 36(9): 1755-1772. |
[11] | 安雪丽, 武建军, 周洪奎, 李小涵, 刘雷震, 杨建华. 土壤相对湿度在东北地区农业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5): 837-849. |
[12] | 张静静, 郑辉, 朱连奇, 崔耀平, 张晓东, 叶露培. 豫西山地植被NDVI及其气候响应的多维变化[J]. 地理研究, 2017, 36(4): 765-778. |
[13] | 李彩瑛, 阎建忠, 刘林山, 李兰晖, 张镱锂. 基于TVDI的羌塘高原夏季土壤湿度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101-2111. |
[14] | 李延森, 周金星, 吴秀芹. 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及其弹性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129-2140. |
[15] | 李焱沐, 王绍强, 钱钊晖, 陈蝶聪, 张雷明, 周国逸, 闫俊华, 孟泽. 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光化学植被指数与光能利用效率关系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239-22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