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董斌,崔远来,黄汉生,等.国际水管理研究院水量平衡计算框架和相关评价指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1):5~8.
[2] 郁淑华1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1四川气象,2001,(3):3~5.
[3] 封志明,杨艳昭,丁晓强,等.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优化.地理研究,2004,23(3):357~364.
[4] 朱会义,刘述林,贾绍凤.自然地理要素空间插值的几个问题.地理研究,2004,23(4):425~432.
[5] 朱求安,张万昌.流域水文模型中面雨量的空间插值.水土保持研究,2005,12(2):11~14.
[6] 朱求安,张万昌,赵登忠.基于PRISM和泰森多边形的地形要素日降水量空间插值研究.地理科学,2005,25(2):233~238.
[7] Daly C1 A statistical-topograp hic model for mapping climatological precipitation over mountainous terrain1 Journalof Applied Meteorology,1994,33:140~158.
[8] Daly C,Gibson W P,Taylor G H,Joghson G L,Pasteris P. A knowledge2based app roach to t he statistical map-ping of climate. Climate Research,2002,22:99~113.
[9] 毕宝贵,徐晶,林建.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其在海河流域的应用1气象,2003,(8):39~42.
[10] 徐晶,林建,姚学祥,等.七大江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及应用.气象,200.,27(..):.3~.6,5..
[11] 李武阶,王仁乔,郑启松.几种面雨量计算方法在气象和水文上的应用比较.暴雨·灾害,2000,(10):62~67.
[12] 方慈安,潘志祥,叶成志,等.几种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气象,2003,(7):23~26.
[1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渤海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2.
[14] 郑应顺主编.辽东半岛自然地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44.
[15] 周琳主编.东北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43.
[16] 程树林,郭迎春,郭康主编.太行山燕山气候考查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1.
[17] 邓绶林,等编著.河北地理概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98.
[18] 孙庆基,林育真,等主编.山东省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76~77,116~117.
[19]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北地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5. 15~35.
[20]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资料室编著.北京气候志.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1.
[21] 大港油田地质研究所,海洋石油勘探局研究院,同济大学地质研究所.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2~3.
[22] 刘明光主编.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第二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113~114.
[23]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气候资料(二)(1955-1980). 1982.
[24] 北京市气象局.北京气候资料(四)(1955-1980). 1982.
[25] 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编.中国降水量资料(1951-1980)1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
[26] 河北省气象局.河北省降水资料(2). 1975.
[27] 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 2000年国家水资源公报.
[28] 顾卫,张秋义,谢锋,等.用气候统计方法估算辽东湾海冰资源量的尝试1资源科学,2003,25(3):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