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卞正富,路云阁. 论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04,18(2):21~28.[2] 肖华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金属矿山,2003(12):46~49.[3] 贾克敬,谢俊奇,郑伟元,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3,17(3):15~20.[4] 蔡俊,项澄生.土地利用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浅探.中国环保产业,2005(2):6~9.[5] 潘嫦英,刘卫东.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34~137.[6] 蔡玉梅,郑伟元,张晓玲,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地理科学进展,2003,22(6): 567~575.[7] 赖力,黄贤金,张晓玲.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57~60.[8] 陈文波,赵小敏,武春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28(1): 134~138.[9] 冯春涛.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16~417.[10] 刘勇,刘秀华,周佳松.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层次分析和熵技术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05,19(2): 9~13.[11] 周先福.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技术与市场,2006(2):36~37.[12] 许玉,王晓明,王秀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实证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6):88~92[13] 董家华,包存宽,蒋大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四川环境,2006,25(3):50~54.[14] 孟爱云,濮励杰,赵翠薇.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差异研究.环境科学研究, 2006,19(4):125~131.[15] 冉圣宏,吕昌河,贾克敬,等.中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72~77.[16]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见网站:http://www.mlr.gov.cn/GuotuPortal/appmanager/guotu/zwgk?_nfpb=true&_pageLabel=zwgk_ghjh_book[17] Millennium Ecosystem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2005.[18] 李文华,欧阳志云,赵景柱,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9] 尚启君.农业土地过度非农化与控制途径.江西农业经济,1998(3):5~6.[20] Yang Hong, Li Xiubin. Cultivated land and food supply in China.Land Use Policy,2000,17(1):73~78.[21] 陈德伟,金岳芳.征地中的农民土地产权问题.中国土地,2002,(3):16~21.[22] 傅国斌,李克让.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地理研究,2001,20(1):120~128.[23] 刘红玉,李兆富.挠力河流域湿地景观演变的累积效应. 地理研究,2006,25(4):606~616.[24] Costanza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1997,387:253~260.[25] 陈仲新,张新时.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 科学通报,2000,45(1):17~19.[26] 谢高地,张镱锂,鲁春霞,等. 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9~51.[27] 宗跃光,陈红春,郭瑞华,等.地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结构分析:以宁夏灵武为例.地理研究,2000,19(2):148~155.[28]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3. 见网站:http://www.mlr.gov.cn/pub/gtzyb/zwgk/ggtg/t20040625_1993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