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学术月刊,1962,(2):23~35.[2] 王尚义.两汉时期黄河水患与中游土地利用之关系.地理学报,2003,58(1):73~82.[3] 王尚义,任世芳.唐至北宋黄河下游水患加剧的人文背景.地理研究,2004,23(3):385~394.[4] 任世芳,孟万忠,赵淑贞.历史时期三川河湫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19(4):17~35.[5] 邹逸麟 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7]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72~373.[8] (明)李侃,胡谧 修纂.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校审.山西通志.北京:中华书局,1998.[9] (清)雅德,汪本直 修纂.山西省史志研究院校审.山西志辑要.北京:中华书局,2000.[10] 葛剑雄 主编,曹树基 著.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 葛剑雄 主编,曹树基 著.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 (清)王轩,杨笃,等纂修.山西通志.北京:中华书局,1990.[13] 葛剑雄 主编,侯杨万 著.中国人口史·第六卷·1910~1953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4]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编.山西通志·第六卷·人口志.中华书局,1999.[15]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编.山西通志·第七卷·土地志.中华书局,1998.[16] 王万忠,焦菊英.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地理学报,2002,57(2):210~217.[17] 邓成龙,袁宝印.末次间冰期以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谷侵蚀——堆积过程初探.地理学报,2001,56(1):92~98.[18] 景可,陈永宗,李风新.黄河泥沙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68~70.[19]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27.[20] 陈浩.黄河中游小流域坡沟侵蚀关系研究.地理研究,1999,18(4):363~372.[21] 陈永宗.黄土高原沟道流域产沙过程的初步研究.地理研究,1988,8(2):101~111.[22] 陈浩,Y.Tsui,蔡强国,等.沟道流域坡面与沟谷侵蚀演化关系——以晋西王家沟小流域为例.地理研究,2004,23(3):329~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