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正. 曾昭璇教授——华南地理界的一代宗师.见:吴正.风沙地貌研究论文选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221~222.
[2] 刘南威. 《台湾自然地理》序.见:曾昭璇.台湾自然地理.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
[3] 翁齐浩. 曾昭璇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研究.热带地貌,1991,(增刊):53~56.
[4] 曾昭璇. 中国的热带地方. 地理知识,1962,(1):12~14.
[5] 曾昭璇, 刘南威,李国珍,等.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 地理学报,1980,35(1):87~92.
[6] 徐君亮. 兼容并蓄,拓展科学. 热带地貌,1991,(增刊):13~19.
[7] 曾昭璇. 流水地形发育论. 华南师范学院学报,1959,(3):1~30.
[8] 黄少敏. 曾昭璇教授地貌教学与科学研究五十年. 热带地貌,1993,(增刊):232~236.
[9] 曾昭璇. 广州黄埔港区狮子洋历史地貌研究.热带地貌,1987,8(1):4~37.
[10] 曾昭璇,黄少敏. 珠江三角洲历史地貌学研究.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8~30.
[11] 黄镇国,李平日,张仲英,等. 珠江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 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2.218~228.
[12] 曾昭璇,张杰人. 河口区红树林海岸地形演变及其农业评价. 中国地理学会1963年年会论文选集(地貌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99~107.
[13] 曾昭璇.仁化南部厚层红色砂岩区域地形之研究.地理集刊, 1945, (12).
[14] 颜泽贤,吴正,陈忠暖. 曾昭璇教授论文选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296.
[15] 黄进. 中国丹霞地貌类型的初步研究. 热带地貌,1991,(增刊):69~81.
[16] 彭华. 中国丹霞地貌及其研究进展.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3.
[17] 曾昭璇,曾宪珊.历史地貌学浅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234.
[18] 曾昭璇,谢港基,曾宪伟.人类地理学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75.
[19] 曾昭璇. 《曾昭璇地貌论文选》自序. 热带地貌,1993,(增刊):6~8.
[20] 曾昭璇. 从磨刀门历史地貌学研究看口门整治问题(上). 人民珠江,1982,(5):11~14.
[21] 曾昭璇. 从磨刀门历史地貌学研究看口门整治问题(下). 人民珠江,1982,(6):11~15.
[22] 王为,吴正."浅、广、新"新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地理科学教育研究专辑),7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