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穆西南,许汉奎,穆道成,等. 南京汤山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古生物学报,1993,32(4):393~399.
[2] 陈铁梅,吴恩,杨全,等. 南京直立人地层的ESR测年研究. 核技术,1997,20(12):732~734.
[3] 陈琪,汪永进,刘泽纯,等. 南京汤山猿人洞穴石笋的铀系年龄.人类学学报,1998,17(3):171~176.
[4] 汪永进,陈琪,刘泽纯. 南京猿人洞石笋年代学研究及其古气候记录. 地理科学,1999,19(1):82~87.
[5] 汪永进,Cheng Hai,陆从伦,等.南京汤山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电离质谱铀系年代. 科学通报,1999,44(14):1548~1551.
[6] 周春林,汪永进,程海. 论南京直立人化石的年代. 人类学学报,1999,18(4):255~262.
[7] Zhao J X, Hu K, Collerson K D, et al. Therm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U-series dating of a hominid site near Nanjing, China. Geology, 2001,29:27~30.
[8] 程海,艾思本,汪永进. 南京直立人的U/Th和U/Pa年代. 高校地质学报,2003,9(4):667~677.
[9] 吕遵谔,魏正瑾. 南京直立人的原始性状和发现的意义. 自然杂志,1996,18(5):267~274.
[10] 张银运,刘武. 南京汤山直立人头骨的复原和更新世中期直立人的地理变异. 地学前缘,2002,9(3):119~124.
[11] 张银运,刘武.南京汤山直立人颅容量的推算. 人类学学报,2003,22(3):201~205.
[12] 张银运,刘武.南京2号人类头骨化石的复位和形态. 人类学学报,2006,25(4):267~275.
[13] 朱诚,张建新,俞锦标. 南京汤山猿人生存古环境重建探讨. 地理科学,1998,18(5):433~441.
[14] 徐钦琦. 南京汤山早期人类及南方几个猿人遗址的生活环境. 人类学学报,1999,18(4):263~269.
[15] 刘金陵,穆西南,许汉奎,等. 关于南京猿人生存时期的气候环境讨论. 地层学杂志,1998,22(1):60~64.
[16] 周春林,袁林旺,刘泽纯,等.南京直立人地点与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时代与环境辨析. 地层学杂志,2006,30(1):75~80.
[17] 徐钦琦,张宏,许汉奎. 关于徐州白云洞与南京汤山第1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7,35(3):217~223.
[18] 董为. 与南京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偶蹄类及其古环境浅析. 人类学学报,1999,18(4):270~281.
[19] 王伟铭,刘金陵,周晓丹.南京直立人洞穴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数研究.科学通报,2003,48(11):1205~1208.
[20] 汪永进,吴江滢,许汉奎,等. 南京汤山洞穴石笋稳定同位素指示的气候与环境意义. 地质学报,2000,74(4):333~338.
[21] 汪永进,吴江滢,吴金全,等. 末次冰期南京石笋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GRIP冰芯对比. 中国科学(D辑),2000,30(5):533~539.
[22] 吴江滢,汪永进,邵晓华,等. 晚更新世东亚季风气候不稳定性的洞穴石笋同位素证据. 地质学报,2002,76(3):413~419.
[23] 吴江滢,邵晓华,汪永进. 南京年纹层石笋δ18O记录的冰期气候事件特征. 地理科学,2007,27(1):75~80.
[24] 南京市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汤山考古发掘队. 南京人化石地点.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5] 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等. 南京直立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6] 张茂恒,周春林,尚晓春. 南京汤山猿人洞穴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江苏地质,2001,25(1):23~26.
[27] 许汉奎,李越.南京汤山"白垩纪古溶洞岩层"的年代和成因新认识.地层学杂志,2002,26(3):216~220.
[28] 许汉奎. 南京直立人研究的新进展. 江苏地质,2001,25(2):82~86.
[29] 周春林,张志天. GPM技术及其在埋藏喀斯特勘查中的应用. 中国岩溶,1997,16(3):275~282.
[30] 周春林,袁林旺,张惠. 岩溶洞穴地球物理考古方法集成研究——以南京汤山直立人洞穴为例.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102~105.
[31] 沈冠军. 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龄可信度的讨论. 第四纪研究,2007,27(4):539~545.
[32] 林钧枢,张耀光,黄云麟.华东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与古地理背景.地理研究,1986,5(4):58~67.
[33] 黄云麟,林钧枢,张耀光.华东中部洞穴的类型与特征.地理研究,1986,5(4):86~92.
[34] 刘金陵,王伟铭. 再论南京直立人和北京直立人的年代与环境. 古生物学报,2006,45(3):410~415.
[35] 徐钦琦. 哺乳动物,地质年代与自然环境.见: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等.南京直立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5~91,28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