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元林. 泾洛河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 北京:中华书局, 2005.
[2] 赵景波, 郁耀闯, 王长燕. 1850-1949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研究.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4): 99~103.
[3] 谭徐明. 近500年我国特大旱灾的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3, 23(2): 77~83.
[4] 袁林. 西北灾荒史. 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4.381~387, 646~650.
[5]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学报, 1972,(1): 15~38.
[6] Wang Jing-ai, SuYun. Vulnerablity in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agriculcure drought disaster in China. Advancesn Earth Science, 2006, 21(2): 161~168.
[7] Thorndycraft V R, Benito G. Late Holocene fluvial Chronology in Spain: The Role of 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Htimail Impact. Catena, 2006, 66: 34~41.
[8] 李兆元, 杨文峰, 徐小红. 西北干旱气候成因综述. 陕西气象, 1999, (5): 15~17.
[9] 李惠茹. 陕西水旱灾害探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 15(3): 65~67.
[10] 同海丽. 陕西省干旱特征与抗旱对策及应急供水. 地下水, 2005, 27(4): 232~233.
[11] 张艳玲.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2, 13(2): 62~64.
[12]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省地理志.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65~466.
[13] 刘斌, 冉大川, 罗全华, 等.人类活动对陕西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人民黄河, 2001, 23(2): 15~18.
[14] 陕西省陕西洛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考察报告.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7,(1): 16~20.
[15] 张德二.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16] 张玉芳, 邢大韦, 刘明云, 等. 关中地区历史特大干旱灾探讨.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2002, 13(3): 15~22.
[17] 刘晓琼, 赵景波. 关中地区旱涝灾害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 (4): 102~106.
[18] 刘引鸽, 缪启龙. 西北地区农业旱灾与预测研究. 干旱区地理, 2004, 27(4): 564~569.
[19] 梁旭, 尚永生, 张智, 等. 我国西北五省旱灾历史变化规律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9, 13(1): 28~33.
[20] 任朝霞, 杨达源. 西北干旱区近50旱涝时空变化及其防御措施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20(6): 118~121.
[21] 关传友.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竹林分布的影响. 世界竹藤通讯, 2003, 1(3): 21~24.
[22] 杨新. 陕西旱灾特征.灾害学, 1998, 13(2): 80~84.
[23]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南京水文资源研究所. 中国水旱灾害.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 1977, 292~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