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大道. 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 《中国铁路建设史》编委会. 中国铁路建设史.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3] 张务栋,等. 中国和外国铁路网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1994,(2): 1~90.
[4] 金凤君, 王姣娥.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 地理学报, 2004, 59(2): 293~302.
[5] 王姣娥, 金凤君.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组织与空间服务系统优化. 地理学报, 2005,60(3): 1~20.
[6] 金凤君, 叶嘉安, 等. 北京/上海——香港客源潜力研究. 地理研究, 1997, 16(4):7~14.
[7] 宋金平. 京九铁路沿线集镇发展研究. 地理研究, 1997, 16(4): 80~86.
[8] 张扬. 东北铁路网规划研究探讨. 铁道标准设计, 2003, (10): 85~57.
[9] 浙江省建设厅,杭州铁路分局. 浙江省铁路网规划研究报告.2003.
[10] 余巧凤. 铁路网规模比较研究. 铁道经济研究, 2007,(2):32~37.
[11] 北京中交协物流研究院. 中国运输结构问题研究. 2007.
[12] 王兆成, 黄民.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13] Ferreir L. Planning single track rail operations: An overview.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1997a,31A(4):335~348.
[14] Janic M. High-speed rail and air passenger transport: A comparison of the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F,2003,217:259~269.
[15] 张筱峰, 管楚度. 路网规划哲学——路网规划的新思路.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1998, 14(4): 63~67.
[16] 周翊民. 中国轨道交通网的结构与技术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6): 5~10.
[17] 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 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论文集(2006).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18] 张文忠. 经济区位论.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19] 张文尝, 金凤君, 等. 空间运输联系-理论研究.实证分析.预测方法.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2.
[20] Taaffe E J,Gauthier H L,O’Kelly M E. Geography of Transportation (2nd). Prentice Hall, 1996.
[21] 王庆云, 等. 综合交通网发展规划研究.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下册).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