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9, Vol. 28 ›› Issue (4): 968-978.doi: 10.11821/yj2009040011
房艳刚, 刘继生
收稿日期:
2008-09-12
修回日期:
2008-12-10
出版日期:
2009-07-25
发布日期:
2009-07-25
作者简介:
房艳刚 (1979-),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地理与聚落地理。 E-mail:fangyg578@nenu.edu.cn *通讯作者 :刘继生,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ujs362@nenu.edu.cn
基金资助:
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2007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635030)。
FANG Yan-gang, LIU Ji-sheng
Received:
2008-09-12
Revised:
2008-12-10
Online:
2009-07-25
Published:
2009-07-25
Supported by:
东北师范大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2007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635030)。
摘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型村落的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的要点和难点。而集聚型农业村落乡村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典型性和示范性,使其文化景观演化研究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聚落空间演变经历了机械型外向扩展、蔓延型外向扩展与空心化、内部重填与再集聚三个阶段;民居景观演变经历了传统四合院、平顶化和立体发展三个阶段;土地利用经历了圈层化、细碎化与集约利用、集中化与粗放利用三个阶段。其演化是城乡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计划生育与农地制度、国家政策等驱动因子影响下产生的乡村人口、社会、经济和文化变化所导致的。未来,聚落空间的再集聚,民居景观的现代化、生态化和特色化并重,土地利用景观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集聚型农业村落的发展趋势。
房艳刚, 刘继生. 集聚型农业村落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与机理——以山东曲阜峪口村为例[J]. 地理研究, 2009, 28(4): 968-978.
FANG Yan-gang, LIU Ji-sheng. Cultural landscape evolution of cluster agricultural village: The case of Yukou village in Shandong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9, 28(4): 968-978.
|
[1] | 高卿, 苗毅, 宋金平. 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J]. 地理研究, 2021, 40(1): 1-17. |
[2] | 余慧容, 杜鹏飞. 农业景观保护路径历史回顾及启示[J]. 地理研究, 2021, 40(1): 152-171. |
[3] | 汪芳, 安黎哲, 党安荣, 韩建业, 苗长虹, 王静, 张广汉, 赵勇. 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可持续人居环境[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707-1724. |
[4] | 郭付友, 佟连军, 刘志刚, 赵海杰, 侯爱玲. 山东省产业生态化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17地市时空面板数据[J]. 地理研究, 2019, 38(9): 2226-2238. |
[5] | 臧玉珠, 刘彦随, 杨园园, 王永生. 中国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J]. 地理研究, 2019, 38(4): 856-868. |
[6] | 李玉恒, 阎佳玉, 宋传垚.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J]. 地理研究, 2019, 38(3): 595-604. |
[7] | 李玉恒, 宋传垚, 阎佳玉, 刘彦随. 转型期中国农户生计响应的时空差异及对乡村振兴战略启示[J]. 地理研究, 2019, 38(11): 2595-2605. |
[8] | 李扬, 汤青. 中国人地关系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述评[J]. 地理研究, 2018, 37(8): 1655-1670. |
[9] | 葛全胜, 董晓峰, 毛其智, 张文忠, 杜龙江, 张伟, 何春阳, 吴殿廷, 吕拉昌, 陈明星, 孙进柱, 孙斌栋, 赵鹏军, 潘竟虎, 彭建, 强海洋. 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J]. 地理研究, 2018, 37(5): 849-869. |
[10] | 于伟, 吕晓, 宋金平. 山东省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时空格局[J]. 地理研究, 2018, 37(2): 319-332. |
[11] | 王成, 王茂军. 山东省城市关联网络演化特征——基于“中心地”和“流空间”理论的对比[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197-2212. |
[12] | 李郇, 吴康, 龙瀛, 李志刚, 罗小龙, 张学良, 王德起, 杨东峰, 郐艳丽, 李裕瑞, 杨振山, 周恺, 胡毅, 宋涛, 戚伟, 李昊, 高舒琦. 局部收缩:后增长时代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争鸣[J]. 地理研究, 2017, 36(10): 1997-2016. |
[13] | 向秀容, 潘韬, 吴绍洪, 刘卫东, 马丽, 王晓峰, 尹云鹤, 李静. 基于生态足迹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承载力评价与预测[J]. 地理研究, 2016, 35(5): 875-884. |
[14] | 温晓金, 杨新军, 王子侨. 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J]. 地理研究, 2016, 35(2): 299-312. |
[15] | 丁蕾, 吴小根, 王腊春, 章锦河. 水体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 地理研究, 2015, 34(3): 578-5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