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晓飞,陈焕伟.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北京农科院学报,2003,18(2):109~111.
[2] 赵军,杨凯.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07,27(1):346~356.
[3] Costanza R, Adrge R, de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1997, 386(6630): 253~260.
[4] Pimental D, Wilson C, McCulum A.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biodiversity. Bioscience, 1997, 47(11): 747~757.
[5] Sutton P C, Constanza R. Global estimates of market and non-market values derived from nighttime satellite imagery, landcover,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 41: 509~527.
[6] Gren I M, Groth K H, Sylven M. Economic values of danube flood plai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5, 45: 333~345.
[7]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应用生态学报,1999,10 (5) : 635~640.
[8]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生态学报,1999,19 (5) : 607~613.
[9]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10] 谢高地,张镱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7~53.
[11] 赵景柱,肖寒,吴刚. 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应用生态学报, 2000, 11(2):290~292.
[12] 赵景柱,徐亚骏,肖寒,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13个国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1):121~127.
[13] 王宗明,张柏,宋开山,等.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149~154.
[14] 李文楷,李天宏,钱征寒.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440~445.
[15] 吴后建,王学雷,宁龙梅,等.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680~686.
[16] 梁欣,臧淑英,张思冲.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大庆市为例.自然灾害学报, 2006,15(2):95~99.
[17] 崔丽娟,赵欣胜.鄱阳湖湿地生态能值分析研究.生态学报,2004,24(7):1480~1485.
[18]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等.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5): 411~416.
[19] Turner R,Bergh,Jereon C,et al. Ecological~economic analysis of wetlands: Scientific integration for management and policy. Ecological Economics,2000,35: 7~23.
[20] 赵同谦,欧阳志云,王效科,等.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自然资源学报, 2003,18(4):443~452.
[21] 杨凯,赵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及其偏差分析.生态学报,2005,25(5):1391~1396.
[22] 吴刚,肖寒,赵景柱,等.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科学(C辑).2001,31(5):471~480.
[23] 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91.
[24] 余新晓,秦永胜,陈丽华,等.北京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初步研究.生态学报, 2002, 22(5): 783~786.
[25] 余新晓,鲁绍伟,靳芳.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生态学报,2005,25(8):2096~2102.
[26] 薛达元.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41~145.
[27] 赵同谦,欧阳志云,贾良清,等.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接经济价值评价.生态学报, 2004, 24(6): 1101~1110.
[28] 余新晓,吴岚,饶良懿,等.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1):83~86.
[29] 肖玉,谢高地,安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生态学报,2003,23(11):2367~2378.
[30] 罗俊,王克林,陈洪松.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9~24.
[31] 卢远,韦燕飞,邓兴礼.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南宁市区为例.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20(2):13~16.
[32] 李忠锋,王一谋. 基于RS与GIS的榆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 97~99.
[33]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 近10 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地理学报,2002,57(5): 523~530.
[34]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等.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地理研究, 2003,22(1): 1~12.
[35]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地理学报,2001,56(6): 631~639.
[36] 张永民,赵士洞.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4,15(3): 429~435.
[37] 吕昌河,贾克敬,再圣宏,等.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地理研究,2007,26(2):249~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