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10, Vol. 29 ›› Issue (7): 1335-1344.doi: 10.11821/yj2010070018
• 旅游与文化 • 上一篇
李华敏
收稿日期:
2010-02-14
修回日期:
2010-05-20
出版日期:
2010-07-20
发布日期:
2010-07-20
作者简介:
李华敏(1977-),男,江西都昌人,博士,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管理。E-mail:huaminlee@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111)
LI Hua-min
Received:
2010-02-14
Revised:
2010-05-20
Online:
2010-07-20
Published:
2010-07-20
摘要:
旅游地选择意向是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实践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尽管现有研究已经证实旅游者价值对旅游地选择意向确实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还报导不多。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服务质量和替代旅游地吸引力等变量在内的旅游地选择意向形成机制概念模型,设计了各变量的测度量表并通过德尔菲法和试调查确定量表,利用量表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和服务质量对选择意向有显著影响,旅游地服务质量和旅游地形象对旅游者价值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旅游目的的休闲化以及旅游方式的近郊化和长途化并存,替代旅游地吸引力对旅游地选择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
李华敏.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旅游地选择意向形成机制研究[J]. 地理研究, 2010, 29(7): 1335-1344.
LI Hua-min.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hoosing intention based on the customer value theory[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0, 29(7): 1335-1344.
|
[1] | 胡美娟,李在军,丁正山,周年兴,沈一忱. 中国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异质性及形成机制[J]. 地理研究, 2019, 38(6): 1542-1554. |
[2] | 马志飞,尹上岗,张宇,李在军,吴启焰. 中国城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流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理研究, 2019, 38(4): 926-936. |
[3] | 徐敏,黄震方,曹芳东,张郴.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旅游地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模式——以新浪微博签到数据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4): 937-949. |
[4] | 郭远智,周扬,韩越.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化及乡村振兴对策[J]. 地理研究, 2019, 38(3): 667-683. |
[5] | 翁时秀,闫罗彬,王华. 以综合思维引领丹霞地貌与旅游地理研究创新——彭华先生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411-2419. |
[6] | 吴信值. 国际和平公园:概念辨析、基本特征与研究议题[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1947-1956. |
[7] | 金玉实,赵玉宗. 日本旅游地理学的百年传统与演进[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2039-2057. |
[8] | 周春山,童新梅,王珏晗,赖舒琳. 2000-2010年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J]. 地理研究, 2018, 37(1): 103-118. |
[9] | 翁时秀,保继刚. 中国旅游地理学学术实践的代际差异与学科转型[J]. 地理研究, 2017, 36(5): 824-836. |
[10] | 保继刚, 张捷, 徐红罡, 章锦河, 陈田, 张国友, 陆林, 黄震方, 翁时秀, 孙九霞, 罗秋菊, 钟林生, 马晓龙, 张宏磊, 白凯, 李山, 韩国圣, 张朝枝. 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在他乡与故乡之间[J]. 地理研究, 2017, 36(5): 803-823. |
[11] | 许春晓,王甫园,王开泳,李萍. 旅游地空间竞争规律探究——以湖南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2): 321-335. |
[12] | 李钢,王会娟,谭然,付莹.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与形成机制——基于“成功案例”的管窥[J]. 地理研究, 2017, 36(12): 2505-2520. |
[13] | 胡宪洋,保继刚. 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网络演进的蒋巷村案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8): 1561-1575. |
[14] | 汪德根. 高铁网络化时代旅游地理学研究新命题审视[J]. 地理研究, 2016, 35(3): 403-418. |
[15] | 刘爱利,涂琼华,刘敏,刘福承. 宗教型遗产地旅游商业化的演化过程及机制——以嵩山少林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9): 1781-179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