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俞菊生. 中国都市农业--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实证研究.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 吴方卫. 都市农业发展报告(2008)--现代农业进程中的都市农业.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3] 李月臣. 中国北方13省市区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分析. 地理研究, 2008, 27(5): 1150~1160.[4] Costanza R, Norton B G, Haskell B D. Ecosystem Health: New Goal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2.[5] Andy P D, Bradshaw A D, Baker A J M. Hopes for the future: restoratio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Science, 1997, 277(25): 515~524.[6] 凌红波, 徐海量, 史 薇, 等.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安全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9): 2219~2224.[7] 文化, 王爱玲, 陈俊红. 聚焦都市农业--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北京: 中国经经出版社, 2005.[8] 方志权. 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农业发展.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 2007.[9] 万忠, 杨谨, 曹阳, 等. 深圳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模式与保障.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9(6): 73~75.[10] 张雅光.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特征与功能开发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9, 30(3): 6~10.[11] 周建华. 基于城市群生成视角的都市农业发展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经济地理, 2006, 26(2): 296~299.[12] 姚成胜, 朱鹤健.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22(3): 380~388.[13]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地理学报, 2005, 60(4): 597~606.[14] 王尚义. 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探究--以汾河上游为例. 地理研究, 2008, 27(3): 556~564.[15]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木巴热克·阿尤普.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地理研究, 2008, 27(6): 1308~1320.[16] 曹明兰, 李亚东. 基于能值的唐山市生态安全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9): 2214~2218.[17] 李佩武, 李贵才, 张金花, 等. 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 地理研究, 2009, 28(2): 293~302.[18] Kang M Y, Liu S, Huang X X, et al. Assessment of an ecological security model in Zhalule Banner, Inner Mongolia.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5, 25(1): 60~67.[19] 吴国庆.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3): 227~233.[20] 王芬, 吴建军, 卢剑波, 等.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18(4): 454~460.[21] 许联芳, 王克林, 刘新平, 等. 洞庭湖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2): 183~187.[22] 苏艳娜, 柴春岭, 杨亚梅, 等. 常熟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可变模糊评价.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11): 245~248.[23] 王继军. 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经济安全问题初探.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21(2): 179~182.[24] 罗平. 武汉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中国科技论坛, 2010, (4): 16~131.[25] 李谨, 李树德. 天津都市型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2003, (5): 57~60.[26] 高长波, 陈新庚, 韦朝海, 等. 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7(10): 1923~1927.[27] 贾艳红, 赵军, 南忠仁, 等. 熵权法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甘肃牧区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21(1): 17~21.[28] 彭补拙, 安旭东, 陈浮, 等.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4): 305~312.[29] 刘世良, 郭旭东, 连纲, 等. 黄土高原典型脆弱区生态安全多尺度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8(7): 1554~1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