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华,梁进社.产业空间集聚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4~23.[2] 郭鸿懋,江曼琦,陆军,等. 城市空间经济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45~100.[3] 李诚固,韩守庆,郑文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城市规划,2004,28(4):31~36.[4] 李军,谢孝宗,任晓华.武汉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用地及空间形态的变化.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35(5):29~32.[5] 高军波,叶昌东.试论新经济发展条件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空间结构变迁. 世界地理研究,2008,27(4):35~40.[6] 王世营,蔡军.产业集群对中小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城市为例. 城市规划,2006,(7) :42~47.[7] 李世杰,姚天祥.试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兰州市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2(3):32~36.[8] 张占录,李永梁.开发区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7,21(6):4~9.[9] 张芸,梁进社,李育华.产业集聚对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机制--以北京大都市区为例.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6~12.[10] 靳瑞萍.深圳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1):59~65.[11] 刘艳军,李诚固,徐一伟.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空间结构形态演变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人文地理,2007,22(4):41~45.[12] 张颖,王群,王万茂.中国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7,21(2):4~11.[13] 刘艳军,李诚固,王颖.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省际差异.地理研究,2010, 29(7):1291~1304.[14] 李田心.现代物流产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机制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46~48.[15] 崔大树,傅璀,计艳.物流产业的空间表现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经济论坛,2010,(2):125~129.[16] 刘勇.物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8,(4):88~92.[17] Kiss E,Takeuchi A. Industrial areas in Budapest compared with Tokyo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Geographical Review of Japan,2002,75(12):669~685.[18] Bertinell L,Stroble E. Urbanization,urban concent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Studies,2007,44(13):2499~2510.[19] Alonso-Villar O,Chamorro-Rivas J M,Gonzalez-Cerdeira X. Agglomeration ec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The case of Spain.Applied Economics,2004,(36):2103~2116.[20] Viladecans-Marsal E. Agglomeration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location:City-level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5):565~582.[21] 刘涛,曹广忠.北京市制造业分布的圈层结构演变--基于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分析.地理研究,2010, 29(4):716~726.[22] 张伟. 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改革与战略,2008,24(7):115~117.[23] 张复明,景普秋. 资源型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以太原市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121~126.[24] 姚士谋,陈爽,吴建楠,等. 中国大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若干规律的探索. 地理科学,2009,29(1):15~21.[25] 谢雄标,严良. 西部资源产业演化过程分析及政策建议. 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 (5):44~48.[26] 赵连荣,胡剑,安雯. 浅析资源型产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3):363~3666.[27] 陈彦光,刘继生.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 地理研究,2002,21(6):742~752.[28] 樊杰. 自然资源结构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宏观作用--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1992,7(2):97~105 .[29] 刘卫东,张玉斌. 区域资源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机制探讨. 经济地理,1992,12(4):20~25.[30] 罗震东,张京祥. 大都市区域空间集聚-碎化的测度及实证研究--以江苏沿江地区为例. 城市规划,2002,26(4):61~63.[31] 罗明,黄小梅.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0, (11):98~101.[32] Haggett P. Location Analysis in Human Geography. 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65.33~40.[33] Hollos B Chenery. 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0,76.[34] 靳美娟,张志斌. 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热带地理,2006,26(2):134~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