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段学军,陈雯.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4~59.[2] 顾朝林,张晓明,刘晋媛.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地理学报,2007,62(8):787~798.[3]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4] Fan Jie, Li Pinxing.The scientifc foundat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n China.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19(5):515~531.[5] 楚波,金凤君.综合功能区划的区域实践:以东北地区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07,26(6):68~78.[6] 朱传耿,马晓冬,孟召宜,等.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实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 Fan Jie, Tao Anjun, Ren Qing.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scientific intentions, goal orientation, and policy framework of major function-oriented zone planning in China.Jour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0,1(4):289~299.[8] 王强,伍世代,李永实,等.福建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实践.地理学报,2009,64(6):725~735.[9]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纲要.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战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15.[11] 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4):57~61.[12] 张莉,冯德显.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30~35.[13] 王敏,熊丽君,黄沈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8,21(4):205~209.[14] 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64~68.[15] 米文宝,余晓霞,李雯燕,等.宁夏主体功能区划初步研究.经济地理,2008,28(6):936~940.[16] 马仁锋,沈玉芳,王筱春,等.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9,18(3):53~60.[17] 马仁锋,王筱春,刘修通.云南省区域综合发展潜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25(5):74~78.[18] 马仁锋,王筱春,张猛,等.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4):10~15.[19] 《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课题组.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昆明: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2008 .[20] 丁四保.中国主体功能区划面临的基础理论问题.地理科学,2009,29(4):587~592.[21] 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书店,1995.[22] 郑度,欧阳,周成虎.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地理学报,2008,63(6):563~573.[23] 马仁锋,王筱春,李文婧.省域尺度县域综合发展潜力空间分异研究.地理科学,2011,31(3):344~350.[24] 马仁锋,王筱春,易琦,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昆明都市区发展模式.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1):104~111.[25] 徐勇,汤青,樊杰,等.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地理研究,2010,29(7):1222~1231.[26] 王筱春,邹霞,马仁锋,等.参与式县域总体规划编制方法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07,27(增刊):3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