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11, Vol. 30 ›› Issue (9): 1669-1682.doi: 10.11821/yj2011090011
李金亚1, 徐斌1, 杨秀春1, 金云翔1, 李亚云2, 张济2, 赵莉娜3, 李润林1
收稿日期:
2010-08-19
修回日期:
2010-11-29
出版日期:
2011-09-20
发布日期:
2011-09-20
通讯作者:
徐斌(1957-),男,陕西三原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生态及灾害遥感研究。 E-mail: xubin@mail.caas.net.cn
作者简介:
李金亚(1985-),男,江苏宿迁人,博士生,主要从事草原遥感和土地荒漠化研究。 E-mail:lijinya_caas@hotmail.com
基金资助: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专项资助项目(2006AA10Z24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6B0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055);农业部2009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项目
LI Jin-ya1, XU Bin1, YANG Xiu-chun1, JIN Yun-xiang1, LI Ya-yun2, ZHANG Ji2, ZHAO Li-na3, LI Run-lin1
Received:
2010-08-19
Revised:
2010-11-29
Online:
2011-09-20
Published:
2011-09-20
摘要: 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的正蓝旗为研究区,以TM/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栅格运算等方法,对该区1980年代以来四个时期的草原沙化状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探讨了正蓝旗草原沙化变化与降雨、温度、人口和牲畜等数据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三级沙化草地及未沙化草地间的相互转换主导着草原沙化发展或是逆转的方向; (2)中度沙化草地的变化方向对草原沙化发展的方向及沙化结构影响作用突出; (3)沙化发展区主要分布在赛音呼都嘎苏木东南部以及桑根达来镇东部;(4)自然因素作为草原沙化的环境背景并无明显变化,畜牧、沙化治理政策等人为因素是草原沙化逆转或发展的主导因子。
李金亚, 徐斌, 杨秀春, 金云翔, 李亚云, 张济, 赵莉娜, 李润林. 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正蓝旗为例[J]. 地理研究, 2011, 30(9): 1669-1682.
LI Jin-ya, XU Bin, YANG Xiu-chun, JIN Yun-xiang, LI Ya-yun, ZHANG Ji, ZHAO Li-na, LI Run-lin. Dynamic changes and driving force of grassland sandy desertification in Xilin Gol: A case study of Zhenglan Banner[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1, 30(9): 1669-1682.
[1] 朱震达.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 第四纪研究, 1998,18(2): 145~155.[2] 农业部计划司. 全国草原生态建设规划. 北京: 北京农业出版社, 2002.309~328.[3] 陈广庭. 近50年北京的沙尘天气及治理对策. 中国沙漠, 2001, 21(4): 402~407.[4] 李海萍,熊利亚,庄大方. 中国沙尘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22(1): 45~52.[5] 延昊,王长耀,牛铮,等. 东亚沙尘源地、沙尘输送路径的遥感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1): 90~94.[6] 叶笃正,丑纪范,刘纪远,等. 关于我国华北沙尘天气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地理学报, 2000, 55(5): 513~521.[7] 李海萍,庄大方,熊利亚. 北京周边沙源区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初探. 地理研究, 2002, 21(5): 599~607.[8] 贺大良. 北京地区风沙活动的变化趋势. 地理研究, 1993,12(4): 81~84.[9] 范建友,丁国栋,关博源,等. 正蓝旗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3(4): 54~59, 86.[10] 王君厚,孙司衡. 荒漠化类型划分及其数量化评价体系. 干旱环境监测, 1996, 10(3): 129~137.[11] 孙武,南忠仁,李保生. 荒漠化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0, 15 (2): 160.[12] 董玉祥,刘毅华. 土地沙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探讨. 干旱环境监测, 1992, 6(3): 179~182.[13] Mouat D, Lancaster J, Wade T, et al. Desertification evaluated using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ode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997, 48(2): 139~156.[14] Tripathy G K, Ghosh T K, Shah S D. Monitoring of desertification process in Karnataka state of India u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and ancillary information using G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1996, 17(12): 2243~2257.[15] Valle H F D, Elissalde N O, Gagliardini D A, et al. Status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Patagonian region:Assessment and mapping from satellite imagery. Arid Land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1998, 12(2): 95~121.[16] 朱会义,李秀彬.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地理学报, 2003,58(5): 643~650.[17]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等.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 地理学报, 2001, 56(6): 631~639.[18] 刘纪远.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53.[19] 何春阳,史培军,陈晋,等.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 地理研究, 2001, 20(6): 679~687.[20] 吕晓芳,王仰麟,张镱锂,等. 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沙漠化响应——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地理研究, 2007, 26(6): 1156~1164.[21] 于显双,赵明,陈凤臻,等. 基于GIS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遥感动态监测与成因分析——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24(4): 107~111.[22] 陈凤臻,姜琦刚,赵明,等. 基于GIS的近30年来松辽平原沙质荒漠化遥感动态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22(12): 122~127.[23] 海春兴,马礼,王学萌,等. 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土地沙化主要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张北县为例. 地理研究, 2002, 21(5): 543~550.[24] 尤联元,卢金发,陈浩,等. 以防沙治沙为目标的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以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为例. 地理研究, 2003, 22(6): 680~686. |
[1] | 王翔, 朱长明, 张新, 王伟胜, 方晖. 1972—2019年萨雷兹堰塞湖遥感时序监测与水文特征过程分析[J]. 地理研究, 2021, 40(1): 67-80. |
[2] | 冀琴, 刘睿, 杨太保. 1990—201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的遥感监测[J]. 地理研究, 2020, 39(10): 2403-2414. |
[3] | 张志赟, 刘辉, 杨义炜. 资源枯竭型城市空间扩展进程研究——以淮北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1): 183-198. |
[4] | 洪长桥, 金晓斌, 陈昌春, 王慎敏, 项晓敏, 杨绪红, 顾铮鸣, 周寅康.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土地整治区产能动态监测:方法与案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9): 1787-1800. |
[5] | 任启龙, 王利, 韩增林, 徐晓勇, 赵东霞. 基于城市年轮模型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364-1376. |
[6] | 高浩, 张甲珅, 郑伟, 刘诚. 基于不同分辨率卫星数据的林火排放对比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5): 850-860. |
[7] | 刘琼欢, 张镱锂, 刘林山, 李兰晖, 祁威. 七套土地覆被数据在羌塘高原的精度评价[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061-2074. |
[8] | 郭剑, 陈实, 徐斌, 申格, 金云翔, 张玉静, 杨秀春. 基于SPOT-VGT数据的锡林郭勒盟草原返青期遥感监测[J]. 地理研究, 2017, 36(1): 37-48. |
[9] | 谢启姣, 刘进华, 胡道华. 武汉城市扩张对热场时空演变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6, 35(7): 1259-1272. |
[10] | 周旻曦, 刘永学, 李满春, 孙超, 邹伟. 多目标珊瑚岛礁地貌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西沙永乐环礁为例[J]. 地理研究, 2015, 34(4): 677-690. |
[11] | 陈晨, 郑江华, 刘永强, 许仲林. 近20年中国阿尔泰山区冰川湖泊对区域气候变化响应的时空特征[J]. 地理研究, 2015, 34(2): 270-284. |
[12] | 胡云锋, 张千力, 戴昭鑫, 黄玫, 闫慧敏. 多源遥感土地覆被产品在欧洲地区的一致性分析[J]. 地理研究, 2015, 34(10): 1839-1852. |
[13] | 李行, 张连蓬, 姬长晨, 刘红樱, 黄巧华. 基于遥感和GIS的江苏省海岸线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14, 33(3): 414-426. |
[14] | 朱冬, 高抒. 江苏中部海岸互花米草扩展对滩涂围垦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4, 33(12): 2382-2392. |
[15] | 王蕾, 张树文, 姚允龙. 绿地景观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以长春市建成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4, 33(11): 2095-2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