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12, Vol. 31 ›› Issue (7): 1209-1223.doi: 10.11821/yj2012070005
王发曾1, 王胜男1,2, 李猛1,3
WANG Fa-zeng1, WANG Sheng-nan1,2, LI Meng1,3
摘要: 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包括生产绿地、农林地、滨河绿地、公园绿地、景观绿地、附属绿地等6种类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法、结构均匀比指数测度法,解析了1988~2008年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面积、斑块、空间布局结构的动态演变。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不同类型要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梯度上的变化迥异。1988~2008年,滨河绿地、公园绿地、景观绿地、附属绿地面积逐渐增加,生产绿地、农林地大幅度减少;各象限、各圈层不同种类绿地的均匀比指数变化、差异很大;绿地斑块密度逐渐增大,斑块形状指数普遍较低。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功能强度指数测度法和Huff模型等方法,评价了系统的服务功能水平,发现洛阳市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水平一般,居民访问绿地的成本普遍较高,市区绿地与居民的供需关系不协调。可采用改变人口居住模式、调整绿地分布格局以及多种措施对系统的空间布局结构、服务供需关系、绿地要素等进行功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