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超,李学文,许莹,李德. 淮河流域蚌埠闸以上地区夏玉米生育阶段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地理研究, 2019, 38(7): 1833-1846. |
[2] |
白孟鑫,郑景云,郝志新,张学珍. 20世纪以来美国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敏感度的时空差异[J]. 地理研究, 2019, 38(4): 822-830. |
[3] |
王涛,王乙舒,崔妍,敖雪,侯依玲,沈玉敏,王小桃. 1961—1987年与1988—2014年辽宁省气候区划界线变化及可能气候成因[J]. 地理研究, 2019, 38(4): 794-806. |
[4] |
吴成永,陈克龙,曹广超,段水强,薛华菊,鄂崇毅,罗正霞. 近30年来青海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研究, 2018, 37(4): 717-730. |
[5] |
高新月,戴君虎,张明庆. 1965-2014年北京西郊地区植物观赏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420-2432. |
[6] |
吴卓,戴尔阜,林媚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南方红壤丘陵区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模拟研究——以江西泰和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11): 2141-2152. |
[7] |
彭佳,黄春玲,陈旭. 沉积物记录的亚高山湖泊环境变化——以鄂东南云中湖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1): 220-230. |
[8] |
马超,刘玮玮,赵鹏飞,马雯思,马威. 1962-2016年达里诺尔流域水、草退化及气候响应[J]. 地理研究, 2017, 36(9): 1755-1772. |
[9] |
史培军,王季薇,张钢锋,孔锋,王静爱. 透视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8): 1401-1414. |
[10] |
李侠祥,张学珍,张丽娟,郑景云. 中国东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夏季降水影响的不稳定性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233-1244. |
[11] |
孔钦钦,葛全胜,郑景云. 中国极端通用热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J]. 地理研究, 2017, 36(6): 1171-1182. |
[12] |
刘玉青,林晓,王君波,汪勇,隗如义,寇强强. 西藏中部当惹雍错湖泊阶地记录的中晚全新世古气候变化[J]. 地理研究, 2017, 36(6): 1190-1200. |
[13] |
胡实,莫兴国,林忠辉. 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可能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农业水资源盈亏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7, 36(5): 861-871. |
[14] |
田庆春,杨太保,石培宏. 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可可西里地区气候演化形式[J]. 地理研究, 2017, 36(2): 336-344. |
[15] |
黄蕊,刘昌新. 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213-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