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 ›› 2004, Vol. 23 ›› Issue (6): 717-726.doi: 10.11821/yj2004060001
• 论文 • 下一篇
李小建1,2, 乔家君1
收稿日期:
2004-05-10
修回日期:
2004-08-09
出版日期:
2004-12-15
发布日期:
2004-12-15
作者简介:
李小建(1954-),河南孟津人,博士,教授,博导,河南财经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研究。 E-mail:xjli@henu.edu.cn
基金资助:
教育部科技攻关重点项目(02090);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223032900)资助
LI Xiao-jian1,2, QIAO Jia-jun1
Received:
2004-05-10
Revised:
2004-08-09
Online:
2004-12-15
Published:
2004-12-15
摘要:
以山区村———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 81户 4 82块农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 ,研究了地形对山区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降低态势 ,但农田的轮作特点和潜力的挖掘程度 ,又影响这种变化趋势 ;坡度与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显著负相关 ,坡向、坡度、坡位对农田能量的投入产出也有一定影响。以农田人工能量投入产出关系衡量 ,山区农民对自然条件利用的过程 ,表现出明显的经验型利用特征。条件适宜区农田的过度利用 ,使得人工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下降 ;而其他高程和坡度的一些农田 ,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农田系统属半人工生态系统 ,具有很强的自然、人工特征 ,有助于我们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与地的关系
李小建, 乔家君. 地形对山区农田人地系统投入产出影响的微观分析——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的实证研究[J]. 地理研究, 2004, 23(6): 717-726.
LI Xiao-jian, QIAO Jia-jun. Impact of landform on input-output of man-land system in farmland of mountainous region: a micro-study of a small village in Wugou of Henan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4, 23(6): 717-726.
|
[1] | 王佳月, 辛良杰, 戴尔阜. 中国典型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变化——以太行山区、横断山区、黔桂喀斯特山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20, 39(8): 1879-1891. |
[2] | 任红玉, 赵宇鸾, 李秀彬, 葛玉娟. 基于不同分辨率影像的山区耕地细碎化评价及其尺度效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6): 1283-1294. |
[3] | 程东亚, 李旭东. 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J]. 地理研究, 2020, 39(6): 1427-1438. |
[4] | 刘怡媛, 李鹏, 肖池伟, 刘影, 饶滴滴. 老挝VIIRS活跃火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特征[J]. 地理研究, 2020, 39(3): 749-760. |
[5] | 盛彦文, 骆华松, 宋金平, 赵金丽, 张学波. 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2): 257-271. |
[6] | 李晓强, 董炜华, 宋扬. 路域农田大型土壤动物对公路运营过程重金属累积的响应[J]. 地理研究, 2020, 39(12): 2842-2854. |
[7] | 苏康传, 杨庆媛, 张佰林, 张忠训. 山区农村土地利用转型与小农经济变迁耦合机理[J]. 地理研究, 2019, 38(2): 399-413. |
[8] | 范乔希, 邵景安, 应寿英. 山区合适耕地经营规模确定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9): 1724-1735. |
[9] | 时振钦, 邓伟, 张少尧. 近25年横断山区国土空间格局与时空变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18, 37(3): 607-621. |
[10] | 王兆峰, 徐赛, 邓楚雄. 基于交通网络视角的跨界旅游区合作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2): 250-262. |
[11] | 刘梁美子, 占车生, 胡实, 董宇轩. 黔桂喀斯特山区植被变化及其地形效应[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433-2446. |
[12] | 段小薇, 李小建. 山区县域聚落演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豫西山地嵩县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459-2474. |
[13] | 吕娜娜, 白洁, 常存, 李均力, 罗格平, 吴世新, 丁建丽. 近50年基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新疆绿洲农田蒸散发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研究, 2017, 36(8): 1443-1454. |
[14] | 李全峰, 胡守庚, 瞿诗进. 1990-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利用转型时空特征[J]. 地理研究, 2017, 36(8): 1489-1502. |
[15] | 杨勇, 邓祥征, 李志慧, 吴锋, 李小云. 2000-2015年华北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J]. 地理研究, 2017, 36(11): 2171-21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