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和集聚一向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也是经济学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由王缉慈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是该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二战之前 ,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经济空间区位和集聚的研究除少数学者外 ,主要集中在单厂的区位分析 ,区位论的出现正是这类研究的代表和典范。战后的经济繁荣和相伴随的跨国公司的扩张 ,使经济地理学者和部分经济学者的学术兴趣转向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集聚和大公司的空间组织等方面 ,其主流是区域分析、企业地理和海外投资研究。2 0世纪 60年代末战后繁荣期结束 ,特别是 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经济普遍
刘卫东. 产业集聚研究的创新之作——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J]. 地理研究, 2002, 21(4): 528-533.
liu Wei-dong.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2, 21(4): 528-533.
[1] | 胡晓辉, 朱晟君, RobertHassink. 超越“演化”:老工业区重构研究进展与范式反思[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028-1044. |
[2] | 朱晟君, 金文纨, 胡晓辉. 关联视角下的区域产业动态研究进展与反思[J]. 地理研究, 2020, 39(5): 1045-1055. |
[3] | 何则, 杨宇, 刘毅, 金凤君. 面向转型升级发展的开发区主导产业分布及其空间集聚研究[J]. 地理研究, 2020, 39(2): 337-353. |
[4] | 曹炳汝, 孙巧. 产业集聚与城镇空间格局的耦合关系及时空演化——以长三角区域为例[J]. 地理研究, 2019, 38(12): 3055-3070. |
[5] | 刘志高, 张薇. 中国大都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分叉过程及动力机制——以武汉生物产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7): 1349-1363. |
[6] | 汪德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设计:极易被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人文—经济地理学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6): 1238-1250. |
[7] | 陈明星, 周素红, 何深静, 叶超, 汪明峰, 孙威, 王开泳, 刘艳军, 朱晟君, 马海涛, 姚华松, 马仁锋, 张华, 余建辉, 吴康, 王丰龙, 黄耿志, 赵荣钦, 郝庆, 刘春腊, 郑捷, 刘海猛.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J]. 地理研究, 2018, 37(3): 449-472. |
[8] | 李佳洺, 孙威, 张文忠. 北京典型行业微区位选址比较研究——以北京企业管理服务业和汽车制造业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 37(12): 2541-2553. |
[9] | 陈明星, 陆大道, 唐常春, 刘承良, 叶玉瑶, 丁建军, 王姣娥, 刘晔, 唐志鹏, 孙中伟, 陈东, 李钢, 孙伟, 李鹤, 潘峰华, 张圆刚, 李玉恒, 李裕瑞, 魏冶, 赵建吉, 彭立, 高菠阳, 胡志丁, 钱丽芸, 姜炎鹏, 董冠鹏, 杨传开, 虞虎, 安宁, 戚伟.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行动[J]. 地理研究, 2018, 37(10): 2096-2124. |
[10] | 周灿, 曾刚, 曹贤忠. 中国城市创新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J]. 地理研究, 2017, 36(7): 1297-1308. |
[11] | 臧正, 郑德凤, 孙才志, 邹欣庆. 中国大陆地区生态诅咒效应的多尺度实证检验[J]. 地理研究, 2016, 35(5): 851-863. |
[12] | 文玉钊, 陆玉麒, 刘玮辰, 马颖忆, 钟业喜. 江西省交通区位演变与区域发展效应[J]. 地理研究, 2016, 35(3): 572-589. |
[13] | 陈明星, 龚颖华. 城镇化系列咨询研究进展与影响[J]. 地理研究, 2016, 35(11): 2015-2024. |
[14] | 李佳洺, 张文忠, 李业锦, 杨勋凤, 余建辉.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6, 35(1): 95-107. |
[15] | 顾朝林. 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 地理研究, 2015, 34(4): 601-6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