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会议报道
    李星(供稿)
    地理研究. 2022, 41(1): 286-287.
  • 会议报道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地理研究. 2012, 31(11): 2122-2122.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110019
    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湖北省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地区代表处、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湖北省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武汉城市研究网络等单位协办的“2012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26~28日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大会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静教授主持。
  • 会议报道
    张国友
    地理研究. 2012, 31(9): 1736-173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90018
    2012年8月26~30日,第32届国际地理大会在德国科隆举行。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人出席了这次盛会。
  • 会议报道
    龙花楼, 但文红
    地理研究. 2012, 31(8): 1546-154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80018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和贵州省地理学会承办,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省有机农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的 “2012年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16~20日在贵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 (市、自治区)的代表共15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论文105篇。
  • 会议报道
    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地理研究. 2012, 31(7): 1352-1352.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70017
    在中国地理学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鲁东大学承办的"首届人文地理风水沙龙"于2012年6月22-24日在烟台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商务印书馆、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宁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十几家单位的专家30余人出席了沙龙会议。
  • 会议报道
    章锦河, 张宏磊, 钟士恩
    地理研究. 2012, 31(6): 1161-1161.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60020
    全球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心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旅游业是全球变化影响下的敏感和脆弱的产业部门,同时旅游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影响也是人文因素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重要研究内容。
  • 会议报道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 2012, 31(6): 1162-1162.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60021
    2012年6月3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史地所")建所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隆重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各级单位、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历史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各兄弟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及史地所的师生共15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 会议报道
    何书金
    地理研究. 2012, 31(5): 965-96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50020
    2012年4月26-29日,2012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太原师范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30多个地理期刊和有关出版社的地理编辑50多人出席了年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和太原师范学院共同主办,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承办。
  • 会议报道
    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地理研究. 2012, 31(5): 966-96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2050021
    Baidu(1)
    地理期刊与图书出版是地理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科研工作的龙头与龙尾,它承担着记录和传播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的作用,是地理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地理科学工作者得到同行认可、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在地理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中,地理科技期刊与图书出版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会议报道
    地理研究. 2011, 30(11): 2126-212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110021
    2011年10月7日~12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1年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 会议报道
    胡文海
    地理研究. 2011, 30(10): 1930-1930.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100019
    2011年“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运营模式研讨会”于9月30日在安徽省池州市顺利召开。会议由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主任胡文海教授主持开幕式,池州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友伯同志受院长何根海教授的委托,代表学院对“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运营模式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莅临池州学院参观指导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感谢。张友伯书记认为此次研讨会既是各刊物编辑之间一次重要的业务交流活动,也是池州学院对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科学出版社副总经理彭斌先生代表与会专家学者致辞,感谢池州学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 会议报道
    龙花楼
    地理研究. 2011, 30(9): 1737-1737.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90018
    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农村系统可持续性专业委员会(CSRS)第19届年会于2011年8月1~7日在爱尔兰高威大学(NUI Galway)地理学与考古学院召开,该学院的Mary CAWLEY博士担任该年会组委会主席,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农村系统的可持续性——地方和全球的机遇与挑战”,涉及6个议题:(1)土地利用、农业与食物;(2)遗产、旅游与环境;(3)经济社会变化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人口与居民点;(4)农村发展与管理;(5)农村和区域就业机会创造的新方法;(6)农村社会和可持续能源。
  • 会议报道
    邱扬
    地理研究. 2011, 30(9): 1738-1738.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90019
  • 会议报道
    方创琳
    地理研究. 2011, 30(6): 1156-1156.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60019
    2011年5月14~15日,"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俄罗斯的学者4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江苏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协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持。
    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Henry Wai-chung Yeung)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来喜研究员和毛汉英研究员等。为了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长足发展,会议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还专门邀请了一批兄弟院校的校长、院长约20余人出席会议并指导工作。本次年会交流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大会报告论文21篇,分会场交流论文90篇。这是近10年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成为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地关系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和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先生光辉的一生,颂扬李旭旦先生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李先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传承下去,成为指导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题,会议设立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与城乡统筹、低碳城市与宜居城市、旅游开发与景观设计、历史过程与文化底蕴六大分会场和一个"编辑·作者·读者"座谈特设分会场,大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创新成果。会议期间,还专门组织了人文地理啤酒沙龙和人地关系大辩论,各位代表更是各抒己见,妙语连珠,将整个会议推向了高潮。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颁发了本次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下届人文地理年会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静教授向各位代表发出参加下届学术年会的诚挚邀请。为了鼓励人文地理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快速成长,本次会议推选出了10篇青年优秀论文并在闭幕式上予以表彰。在明年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以中国地理学会的名义设立"李旭旦奖"。
    展望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在未来征途中,将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李旭旦先生提出的人地关系理论、吴传钧院士提出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点轴结构理论等核心理论为指导,发展面向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为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会议报道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 2011, 30(6): 1157-1158.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60020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1911年出生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宿舍。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1950转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主编《禹贡》半月刊。同年发起中国地理学会。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55开始,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即将问世。谭其骧先生还主编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个人文集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谭先生育人有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培养了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等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在谭其骧院士的影响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茁壮成长,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是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在生态环境、人口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研制的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 会议报道
    张国友, 柴彦威
    地理研究. 2011, 30(5): 963-964. https://doi.org/10.11821/yj2011050020
    Baidu(3)
    2011年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年会于4月12-16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6000名地理学者出席了会议。根据中国地理学会与美国地理学家协会协议内容,中国地理学会派出了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毅研究员为团长的核心团组出席了年会及相关活动。同时,在中国地理学会号召下,中国大陆共有50多位地理学者出席了本届年会,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以及学会秘书处等。
  • 会议报道
    刘瑜, 曹广忠
    地理研究. 2010, 29(12): 2298-2298. https://doi.org/10.11821/yj2010120019

    2010年11月7~10日,第五届中日韩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仙台)东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近130位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会。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保继刚教授、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镱锂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曹广忠副教授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于11月7日下午开幕,日本东北大学日野正辉(HINO Masateru)教授主持开幕式,日本国家民族博物馆池谷和信教授(IKEYA Kazunobu)做主题报告。在开幕晚宴上,日本东北大学花輪公雄教授(HANAWA Kimio)、中国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韩国国立全南大学朴政宰教授(Park Jung Jae)、日本东北地理联合会主席境田清隆(SAKAIDA Kiyotaka)教授分别致辞。他们指出并强调了当前中日韩三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地理学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三国地理学家应该广泛交流,在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如全球变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本届会议主题“构建东亚地区绿色社会--地理学家的使命”,无疑表达了大家共同的愿望。保继刚副理事长指出,从全球来看,亚洲人口稠密而资源匮乏,是人地矛盾相对最突出的地区,亚洲有自己的特色,希望我们能相互促进,提升在各自国家地理学的影响和地位;同时也能共同携手,一起创造属于亚洲的地理学的未来。
    11月8~9日,举办了分组学术交流会。会议在三个分会场分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分别就国际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分析与移民、城市发展与住房、城市化、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区域发展与政策、环境和气候变迁、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历史地理等主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各国代表采取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张贴等多种形式展示代表们的新近学术进展,与会代表积极参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良好效果。中方代表提交学术论文近30篇,内容涉及人文地理、自然地理、遥感和GIS等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地理学有关理论、方法和针对中国地理现象的实证研究。16人做了分组学术报告,十余篇论文以墙报张贴形式参与了学术交流。
    11月10日,与会代表在仙台周边以及栗驹山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了解仙台地区的自然地理、城乡经济发展以及2008年宫城—岩手地震的影响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国代表团在会议间隙访问了日本东北大学地理系、参观了东北大学医学院(前身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会后重点考察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业和城乡发展以及东京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在会议期间举行了工作会议,确定第六届中日韩会议将于2011年11月6~9日在韩国首尔举行。韩国代表团介绍了会议筹办情况,并邀请中日韩地理学家届时参加会议。
    中日韩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于2006年发起举办的系列国际会议,由中国、日本和韩国三个国家的地理学会联合主办。已分别在中国北京(2006)、日本熊本(2007)、韩国清州(2008)和中国广州(2009)成功举办了4次会议。从2009年起,会议名称由“中日韩青年地理学家学术研讨会”改为“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更大范围的地理学者参与。通过这次会议, 进一步巩固了中日韩三国地理学界定期交流与沟通的机制,展示了中日韩三国地理学者的科研成果和风采,加强了中日韩三国地理学者间的了解和友谊。

  • 会议报道
    苗长虹, 李谢辉
    地理研究. 2010, 29(11): 2108-2108. https://doi.org/10.11821/yj2010110019

    2010年10月24~25日,由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河南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的第二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沿黄经济区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开封成功举行。原科技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燕华,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国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九林,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殿魁,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南大学原校长李润田,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侯全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李小建,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秦耀辰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与会代表就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资源环境与信息化、大黄河经济带构建与沿黄经济区发展、黄河长治久安与防灾减灾、黄河流域重点经济区规划与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热烈讨论。
    开幕式上,刘燕华理事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对会议的召开和黄河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强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具有无限的含义。黄河是山的文化,是龙的文明;是水的文化,是和谐与美好的象征。她润物无声,创造了中华的文明,养育了世世代代民族的子孙。黄河见证了华夏儿女兴衰的历史,她创造出的奇迹为人类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她的兴衰也让人世代难以忘怀。黄河曾经的辉煌是我们共同的骄傲,黄河今天的发展更让我们踌躇满志,使我们振奋不已,欣喜若狂。为此,刘燕华理事长建议:一请多关注黄河的流域生态。一则黄河母亲太劳累了,不能再让她不堪负重;二则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为黄河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有所准备;三则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关注生态和资源补偿机制所能发挥的正面作用。二请多关注黄河流域的可能风险和管理问题,包含黄河河道的稳定和备用河道等等。三请多关注黄河流域的转型与调整,包括经济、文化、社会与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思考包括中原经济区在内的大黄河三角洲的发展问题。
    开幕式后,刘燕华理事长作了《绿色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的主题报告。孙九林院士作了《加快沿黄经济区信息化建设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报告。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姚文艺、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主任张红武分别对黄河长治久安问题作了主题报告。李殿魁、张占仓分别做了《建设和发展黄河经济带》、《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的主题报告。苗长虹和秦耀辰提交了《大黄河经济带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主题研究报告。刘曙光、许学工、冯德显、沈正平、石培基、杨太保、杨永春、王应刚、王成新、钟艳霞等学者分别就蓝色经济区建设、黄河三角洲开发、淮海经济区发展、兰西经济区构建、宁夏沿黄经济带建设等进行了报告。
    自2009 年10 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第一届“黄河学”高层论坛后,经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同意,决定组建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10月24日下午,召开了黄河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在召集人李小建教授主持下,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商议:①黄河分会的顾问、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组织构架及成员建议;②黄河分会年会的组织方式和召开形式;③沿黄区域科研合作的协作模式;④研究基地信息平台建设;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和咨询的热点问题。通过协商,决定黄河分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为了组织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的科学考察,会议的召开地点按照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选定。初步确定2011年会于6~8月间由青海师范大学承办。同时,商议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合作,争取建立一个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数据信息化共享平台。
    闭幕式上,苗长虹、李殿魁、李润田做了总结发言,一致认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就大黄河概念、大黄河经济带构建、黄河流域重点经济区发展、黄河长治久安等问题达成了一定共识,而黄河分会的成立,更为大黄河研究和“黄河学”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 会议报道
    叶青超
    地理研究. 1982, 1(2): 94-95. https://doi.org/10.11821/yj1982020016
    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水利学会联合举办的《河床演变》学术讨论会,已于1981年11月16日至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全国有关科研和工程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地理工作者和水利工作者,计120个单位的16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次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共125篇。
  • 会议报道
    吴祥定, 王德辉
    地理研究. 1982, 1(2): 94-95. https://doi.org/10.11821/yj1982020015
    1981年11月21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北京召开了“物候学研究讨论会”。来自科研、生产、教学和宣传出版等68个单位的76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主要是参加物候观测网的单位的代表。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可以广泛地为国防及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为农业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