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2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2-12-1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庄大方, 邓祥征, 战金艳, 赵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短期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LandsatTM图像的解译成果 ,分析了北京市 1985~ 2 0 0 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在这 15年的时间里 ,北京市林地和城乡、工矿、居住用地的转移趋势明显 ,两者的转移率分别达到 4 0 78%和37 60 % ,主要以林地内部、林地向草地转移、居住用地的内部和工矿废弃地还林还草等类型为主。同时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净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 论文
    王铮, 吴健平, 邓悦, 王凌云, 熊云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 ,具有非线性特征 ,一般的数据挖掘方法基本上失效。本文研究了利用马尔可夫链和神经网络两种方法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图像、电子地图 ,预测了上海市中心城区、 2 0 0 2年和 2 0 0 5年的土地利用总量和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 ,从而研究了城市土地利用状况演变预测的地学数据挖掘技术。

  • 论文
    刘世梁, 傅伯杰, 陈利顶, 吕一河, 马克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森林景观受干扰后的次生演替、人工林种植与农业耕作等在许多方面影响着土壤性质的变化。研究选取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地点 ,阐述湿润高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六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加以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之间土壤容重、全氮、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差异显著。相比之下 ,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偏低 ,而灌丛有着较高的有机碳、总氮与有效氮含量。 0~ 4 0cm土壤碳的储量变化幅度不大。综合土壤退化指数表明 ,坡耕地 ,撂荒地与人工林有土壤退化的趋势 ,而灌丛与次生林对土壤的性质有着改善的作用。人工林年龄与土壤有机碳、有机氮的含量正相关。

  • 论文
    殷秀琴, 仲伟彦, 王海霞, 陈鹏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小兴安岭地区对 12种落叶分解过程和土壤动物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网孔分解样袋 ,排出不同类别土壤动物作用的方法。结果表明 ,落叶分解消耗率 :大孔 >小孔 >对照 ,即大型、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只微生物的作用。三年平均分解消耗率分别是 2 8.9% (大孔 )、 2 8.2 % (小孔 )和 2 6.2 % (对照 ) ,到第三年末 ,三种样袋 12种落叶平均分解程度分别达到 86.7% (大孔 )、 84 .6% (小孔 )和 78.7% (对照 )。分解初期土壤动物的作用逐渐增大 ,到第二年 10月土壤动物的作用达到了最大值 ,随后土壤动物的作用逐渐降低 ,大型土壤动物的作用小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作用。落叶种类不同 ,分解时间不同 ,土壤动物作用也不同。

  • 论文
    丁文峰, 丁登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分形理论的相关模型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林地及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地和不同开垦年限的农地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在 2 .32~ 2 .91之间 ,表现为 >0 .2 5mm的团聚体含量越低 ,其结构的分形维越高。分形维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林地和不同开垦年限农地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随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变化而变化 ,即分形维越小 ,>0 .2 5mm的团粒含量越高 ,土壤容重也越小 ,土壤疏松 ,土壤通气度大 ,土壤涵蓄水分与供应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能力越好 ;分形维越大 ,>0 .2 5mm的团粒含量低 ,土壤容重也越大 ,土壤紧实 ,土壤通气度小 ,则土壤涵蓄水分与供应作物所需水分的能力越差。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植被遭到破坏、不合理的人为开垦 ,是土壤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恢复和重建植被 ,增加地面覆盖 ,应为加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

  • 论文
    薛允传, 贾建军, 高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8年 11~ 12月和 1999年 8~ 9月各一个月对月湖进行的野外工作 ,共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 131个 ,应用激光粒度仪并结合传统的筛分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分析 ,进行矩法计算获得粒度参数。采用Gao命名方法 ,将沉积物划分出 5种主要类型。利用Gao -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 ,计算该区沉积物粒径趋势所显示的沉积物净搬运方向 ,结果表明 ,沉积物从四周向湖中心搬运 ,同时显示湾顶的西部和北部、涨潮三角洲以及湖心等地貌单元是沉积的优势区域。

  • 论文
    王守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全新世中期以来 ,西辽河流域动物群的种类成分有很大变化。全新世中期 ,野猪和鹿科动物是这里最主要的大型食草动物。公元初期 ,野马等草原动物占有一定地位。中世纪的辽代时期 ,鹿科动物成为这里最主要大型食草动物 ,同时 ,有适应沼泽环境的麋鹿。直到清代初期 ,野马在动物群中还占有一定地位。清代中期 ,大型食肉动物虎、豹、熊分布较广泛 ,清代晚期 ,其分布迅速减少直至消失。动物地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的变化。

  • 论文
    胡金明, 崔海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古发现表明 ,西辽河流域自历史早期以来 ,先后演绎了多期文化 ,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本文根据大量的野外考古调查资料 ,在典型考古遗址、教来河流域、敖汉旗三个空间尺度上建立了本区历史早期文化景观的DEM模型 ,分析了赤峰全境历史早期文化遗址点的水平分布格局 ,从四个不同的空间尺度探讨了西辽河流域历史早期文化景观的演变过程 ,概括出本区历史时期文化景观垂向变迁和水平变迁两种模式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区人地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 论文
    角媛梅, 程国栋, 肖笃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演变 ,以及文化景观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及其保护措施。

  • 论文
    吴佩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鲁奇研究员任中方总协调人的中国与欧盟合作科研项目———“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与城乡互动发展研究 (SustainableAgroecosystemManagementandtheDevelopmentofRural -UrbanInteractioninRegionsandCitiesinChina)”项目启动会于2 0 0 2年 10月 14日至 1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来自欧盟、MTTAgrifoodFinland (芬兰 )、TheImperialCollegeofScience ,TechnologyandMedicine (英国 )、中科院地理科

  • 论文
    陈彦光, 刘继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相互作用是先于城市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概念 ,引力模型是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函数之一 ,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而且实际应用有局限。本文首先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 ,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 ,使其从一个经验模型上升为理论模型 ;进而引入时变函数和时滞参数将引力模型推广为更为一般和更加实用的形式 ,为发展城市引力过程的空间互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借助 194 9~ 1998年 5 0年的人口演化数据 ,以北京 -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实例 ,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 ,从而提供了城市网络空间相互作用广义引力分析的典型范例。

  • 论文
    王茂军, 张学霞, 张文忠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连市为例 ,首先利用ARC/INFO软件将研究地区划分成 162个元胞作为评价的基本空间单元 ,建立了居住环境评价的面源模型。其次利用MDS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列联表法验证了居民属性与居住环境评价之间的相互独立程度、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居住环境评价结构的平行性。最后应用GIS对居住环境评价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

  • 论文
    曾磊, 雷军, 鲁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

  • 论文
    樊杰, 杨晓光, 胡东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中小企业发展在我国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入手 ,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及其中小企业发展产生的问题 ,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对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理念进行了全新的思考。明确了促进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并就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建立非理性作用的约束 -引导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 论文
    周玉翠, 齐清文, 冯灿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大陆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 ,从各区域人均GDP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角度定量测度了 1990~ 2 0 0 0年省际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化特征 ,从各区域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率的变化、各区域相对发展率的差异等定量测度了省际差异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文章建立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区域人均GDP的标准差之间的回归模型 ,据此确定了省际差异警戒水平。

  • 论文
    张落成, 吴楚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世界银行的经济分类方法 ,沿海 6个省市的 72个地市中 ,有 34个属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低谷地区。经济低谷地区主要分布在省际交界处 ,从类型上分为黄泛平原、丘陵山区和沿海库区。由于自然条件与区位、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制约 ,沿海经济低谷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正在拉大。国家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投资环境改善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来加快这一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