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中国汽车工业──改革开放后的重整与国际化
    薛凤旋, 刘卫东
    1997, 16 (3):  1-11.  doi: 10.11821/yj1997030001
    摘要 ( )   PDF(827KB) ( )  
    大规模的重整和广泛的国际化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作者首先从企业组织结构、生产能力与品种结构、规模经济和空间分布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重整的效果及所形成的行业特征;其次根据利用的外资和技术的来源以及涉及的技术形态分析了其国际化的程度及在世界汽车工业中的位置;最后总结了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出在散乱的格局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汽车工业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毛汉英
    1997, 16 (3):  12-22.  doi: 10.11821/yj1997030002
    摘要 ( )   PDF(876KB) ( )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对今后20年~30年西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对影响西北地区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开发地区的选择,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地图符号构成元素的研究*
    马耀峰
    1997, 16 (3):  23-31.  doi: 10.11821/yj1997030003
    摘要 ( )   PDF(572KB) ( )  
    在分析地图传输论和符号视觉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地图符号构成元素。指出了符号构成元素由位置、形状、色彩(括色相、纯度和亮度)、尺寸(括大小、粗细、长短和分割比例)、网纹(括排列和疏密)、方向和注记(括文字数字、字体字级)组成。研究出了符号构成元素的设计模式为:选择,叠置或匹配,强化或减弱,拉伸或压缩。并讨论了符号构成元素的设计步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结构研究
    焦华富
    1997, 16 (3):  32-38.  doi: 10.11821/yj1997030004
    摘要 ( )   PDF(523KB)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外资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成为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改善外资地域分布结构,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中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外资地球分布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外资地域分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改善外资地域分布结构的举措。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门峡水库影响渭河下游河道横向演变的研究
    庞炳东
    1997, 16 (3):  39-46.  doi: 10.11821/yj1997030005
    摘要 ( )   PDF(594KB) ( )  
    多沙河流修建水库影响库区河道演变,建库前后河道遵循不同的演变规律,兴建三门峡水库后的15年间赤水河河口至陈村河段发生了7次自然裁弯,三门峡水库改建后20年间却没有发生一次自然裁弯,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文中利用渭河下游河道的实测资料,对比兴建三门峡水库前后以及三门峡改建前后渭河下游河道的横向演变,得到如下几点认识:(1)侵蚀基准面的变化是引起渭河下游河道横向摆动的主要因素;(2)洪水比降变平,相应河道弯曲系数变大,河道由稳定型向摆动型发展;洪水比降变陡,相应河道弯曲系数变小,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发展;(3)滩地的泥沙组成代表河岸的可动性。河岸可动性增大,河道由稳定型向摆动型发展,河岸可动性变小,河道由摆动型向稳定型发展;(4)河道断面形态的调整是对基准面变化和来水来沙变化的复杂响应过程;(5)来水来沙影响渭河下游河道横向演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洪泛平原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定量研究及应用探讨
    徐雪仁, 万庆
    1997, 16 (3):  47-54.  doi: 10.11821/yj1997030006
    摘要 ( )   PDF(519KB) ( )  
    通过对影响居民地空间分布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洪泛平原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不同高程带内居民地分布规模、等级和空间分布密度作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居民地空间分布密度和人口空间分布密度参数;并结合洪灾淹没区居民地损失的估算,对研究结果的应用作了探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澜沧江下游地区水陆交通建设与综合运输网络研究
    徐勇, 郭来喜, 刘盛和
    1997, 16 (3):  55-62.  doi: 10.11821/yj1997030007
    摘要 ( )   PDF(605KB) ( )  
    通过对澜沧江下游地区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国际交通经济运量及运输物资构成的全面分析,认为澜沧江下游作为重要的水电、旅游、森林、热作资源开发基地和大西南走向东南亚的战略通道,在下世纪初,其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从国家地缘战略的高度加以优先考虑。论证了以加强水陆交通对接建设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交通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山地环境梯度分析方法研究*
    刘卫国, 吕鸣伦
    1997, 16 (3):  63-69.  doi: 10.11821/yj1997030008
    摘要 ( )   PDF(470KB) ( )  
    文章提出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环境梯度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将研究区域的TM遥感影像经遥感图像处理和分类得到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图,充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将各环境因子分布图分别与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各种植被类型与各环境因子关系的向量表达式,进而建立符合环境梯度分布的植被空间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环境因子分布图与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和植被群落空间分布制图。该方法曾应用于贺兰山环境梯度分析并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
    王学军
    1997, 16 (3):  70-74.  doi: 10.11821/yj1997030009
    摘要 ( )   PDF(353KB) ( )  
    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是两种有效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二者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大大拓展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使得迅速发展的空间分析得到GIS的有力支持,文中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二者结合的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白垩世以来黄山地区隆升机制研究*
    王心源, 朱诚
    1997, 16 (3):  75-81.  doi: 10.11821/yj1997030010
    摘要 ( )   PDF(604KB) ( )  
    文中确定了黄山三级古剥蚀面的年龄,得到了自晚白垩世以来黄山地区三次隆升的幅度。其隆升的序次与周边板块作用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论证了黄山慈光阁U形谷实际上是发育于早第三纪当时古侵蚀基准面上的壮年期河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自然植被的特征、分区与保护
    高峻
    1997, 16 (3):  82-88.  doi: 10.11821/yj1997030011
    摘要 ( )   PDF(557KB) ( )  
    上海地区有种子植物约134科510属919种。种子植物的分区类型共15°个,其中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总属数的27.8%、21.6%和11.9%.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其中红楠群落和青冈栎群落能较好地反映中亚热带的植被和环境特征。非地带性植被以潮间带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上海自然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规律反映了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以及濒江临海的环境特点。同时其现状也表明了上海的自然植被处于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所发生的变化,因此亟需加以保护。上海的植被区划可分为隶属于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的河口沙洲植被区,碟缘高地植被区和东北淀泖低地植被区,以及隶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西南丘陵、低地植被区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们江多国经济合作开发区形成条件初探
    陈长春, 杨友孝
    1997, 16 (3):  89-94.  doi: 10.11821/yj1997030012
    摘要 ( )   PDF(476KB) ( )  
    文中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背景,以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图们江多国合作开发区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该跨国新型开发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动因与内在潜力,以对国内外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的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新的地球圈层──人类圈*
    陈之荣
    1997, 16 (3):  95-100.  doi: 10.11821/yj1997030013
    摘要 ( )   PDF(444KB) ( )  
    把人类作为最新地球圈层来研究是地球科学中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文中从人类圈的内涵、功能和结构、演化的主要阶段以及提出人类圈的主要依据等方面论证了人类已成为地球的最新圈层。接着论述确认最新地球圈层的重大意义:拓宽对地球系统的认识,将地球系统科学从纯自然科学推进到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现代地球系统科学阶段,以便从现代地球系统结构演变的角度来讨论全球环境恶化的根源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等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
    李小建
    1997, 16 (3):  101-111.  doi: 10.11821/yj1997030014
    摘要 ( )   PDF(834KB) ( )  
    (1)根据相邻学科的理论并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影响、跨国公司与区域关系以及两者关系的决定因素三层次研究思路;(2)以生产链、组织链和所有权关系三个关联系统和区域等级关系作为跨国投资的理论背景,导出跨国公司──区域综合分析方法;(3)跨国投资对区域发展影响具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和时间性特点,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具互补性、竞争性和变化性特点,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政治背景、结构状况和相对地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