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荣朝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提出运输化是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伴随工业化而发生的一种经济过程,经济发展的运输化过程受一定客观规律的支配。应当重视运输化进程与生产力布局、经济空间结构改善之间的关系,把对不同区域运输化发展水平及运输化进一步走向的分析,与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 论文
    靳长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流域滞时是流域汇流计算和预报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尝试将流域滞时表示成流域重心长度Lca(流域重心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河道长度)与汇流速度v之比的函数,从而使流域滞时随汇流速度的不同而不同,而不再是一个常数。长度Lca反映了流域尺度和几何形态对滞时的影响,而汇流速度则反映流域动力条件对滞时的作用。5个小流域的实测资料检验表明结果较为满意。
  • 论文
    钟恩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简述泥沙起动条件表达式的基础上,本文分析卵石浅滩整治与泥沙起动条件的关系。根据起动拖曳力和起动流速的概念,分别导出了卵石浅滩航道整治宽度计算公式,并用北江整治河段的实测资料对诸公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式(16)的计算值与实际采用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 论文
    张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我国,南斯拉夫及英国的一些典型地表喀斯特沉积样品的微观观察(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综合前人成果,讨论了多种陆相淡水碳酸盐沉积物(石灰华、藻微礁、钙壳核、荒漠叠层石及钙结壳等)沉积过程中藻类(蓝藻、硅藻、绿藻、红藻及轮藻的)钙化作用(充填、结壳及代换作用)、捕获和粘结作用、同化作用和分泌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地表喀斯特沉积中新的藻类作用的可能类型——构架作用(shoring effect)。
  • 论文
    王五一, 王大成, 王卫中, 王丽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我国8种典型土壤中硒淋溶迁移的研究表明,硒的淋溶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粘粒含量,Al2O3等倍半氧化物的含量、土壤硒的吸附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受这些因素影响,不同土壤硒的淋溶强度不同。本文计算了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壤中硒的淋溶率。结果表明,土壤硒淋溶率受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变化范同为0.35-2.22%,其顺序为:紫色土>褐土>暗棕壤>黑钙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灰钙土。比较我国低硒-克山病病带土壤与足硒-非病带土壤的硒淋溶率的差异,病带土壤中硒的淋溶率显著大于非病带土壤,这可能是病带土壤硒低的原因之一。
  • 论文
    林承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原理,划分黄海粘土沉积物的补给区,在粘土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用法方程定量探明黄海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与分布,绘出黄海粘土沉积物分布图。图示:黄海来源于长江的粘土沉积物的分布面积,占其总面积的56.5%,来源于黄河的占43.5%。粘土沉积物的分布同洋流、海流的分布相吻合。
  • 论文
    夏正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大同-阳原盆地古湖岸线遗迹的分析,阐述第四纪古泥河湾湖的出现、发展和消亡,指出湖泊变迁是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造运动是主要因素。
  • 论文
    史慧敏, 沈觉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南京北郊大厂镇地区实测低空温风资料的统计分析,揭露了该区低空逆温、混合层顶高度、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等的铅直分布规律和局地环流的某些特征。
  • 论文
    杨桂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长江口实测氯度与流量和潮位资料的相关分析,预估了未来河口水质的变化。计算表明,当大通站下泄流量不足13×103m3/s时,未来东线调水及海平面上升,将使长江口南支河段水质严重恶化;三峡水库建成后,枯季1-3月增加下泄水量虽可抵消东线调水的影响,但在水库蓄水的10月遇枯水年分,水质将大幅度下降。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熊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天目山为国家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丰富,其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明显,本文论述西天目山南坡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
  • 研究报告
    张秦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秦岭南坡清水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属的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
  • 综述
  • 综述
    张家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就1979、1990年两次世界气候大会的情势,综述气候学发展的现状,论述气候学与气候工程的关系,并就当前气候学发展的若干问题:如气候信息的搜集、传递和整理,地球气候分布与变化的研究,以及气候应用的开拓等方面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 书评
  • 书评
    李立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在近期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例如全球性的气候变暖,这已引起世界科学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性的海面上升,这不仅会淹没全球大部分沿海的肥沃土地,而且也使沿海城市经济活动受到巨大威胁,气候变干,加剧土地沙漠化,促使农作物减产,酿成一系列自然灾害。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 地理学学位论文摘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